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奋斗不惧艰与苦——四论发扬“三牛精神”
来源:宣传部  日期:2021-03-15  点击:5203 

 2021-03-1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宁心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臧克家这首著名的咏牛佳作,形象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老黄牛的精神品格。


      老黄牛精神之所以被人讴歌,最关键在于它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负重耕作的老黄牛一直是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形象。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老黄牛形象恰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风雨苍黄百年路,今天党和国家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无数共产党员与人民一道前赴后继,像老黄牛那样一步一个脚印、挥洒着艰辛汗水奋斗出来的。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历史经验表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解放前夕,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仍然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艰难困苦的时候需要艰苦奋斗,在物质条件优越的时候也需要艰苦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又赋予老黄牛以“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号召大家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待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注重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老黄牛精神,贵在忠诚老实守本分。“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吃草挤奶,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这是李可染先生对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的题词,寥寥数笔将牛憨厚忠诚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老黄牛的“忠”,一是忠于职守,“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即便是老病羸弱,仍力耕不辍,劳作不息;二是忠厚本分,牛的力量虽大但性情温顺,它实实在在、任劳任怨,从不偷奸耍滑撂挑子,它朴实低调、劳苦功高,从不居功自傲翘尾巴。天下之德,莫大于忠。在今天发扬老黄牛精神,就要像牛那样忠于职守、忠于党和人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公仆意识,对党和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老黄牛精神,贵在忍辱负重能担当。“犁”字下面就是一头牛,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始终与牛联系在一起。自古至今,牛一直役用于农业,开荒耕作,风吹雨淋,默默无闻,不言辛酸。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里,牛是负重者、是担当者、也是奋进者。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看一个人的品质精神和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担当。在今天发扬老黄牛精神,就是要知重负重、敢于担当、敢于任事。面对前进路上的各项任务和各种困难,党员干部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老黄牛精神,贵在踏实沉稳有韧劲。牛不管是耕田还是拉车,一向不慌不忙,老成持重,稳步向前,足不踏空。“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牛之所以能负得重、走得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为它不畏艰苦,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韧劲十足。无论面前是旱地,是水田;是栉风沐雨,还是披星戴月,都义无反顾,奋蹄不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进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沉稳踏实的心性、久久为功的韧劲、驰而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难啃的“硬骨头”,还有新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面对这些艰难险阻,浅尝辄止不行,半途而废不行,无功而返更不行。今天我们发扬老黄牛精神,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干事业就要有钉钉子精神”“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朱自清在《新中国在望中》写道:“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可是得吃苦耐劳,才能到我们手里。”时逢建党百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即,要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早日实现,要让现代化新湖南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仍需像老黄牛一样不畏艰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