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理论成果。这一思想不仅蕴含着深邃的观点和重大理论创新,而且蕴含着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谋划和科学部署,更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党和人民在新的征程上更加清晰地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思想遵循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文化建设的全局性与战略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文化问题的研究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等问题的分析紧密联系起来,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同样是党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法宝。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有全局观念,必须运用好系统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指引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着眼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当下与未来,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不仅将文化强国建设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考量,而且将其视为一个各方互构、有机统一的整体。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战略格局,指引人民不断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深刻体现了这一思想贯通历史与未来,融通中国与世界的前瞻性思考和整体性布局。
坚持自信自立,涵养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基因血脉的精神气质,这种内在特质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根骨,是兴党强国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科学阐释了中华民族何以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刻意涵。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伟大征程上,仍需贯通传统与现代、统筹理论与实践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底蕴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终熔铸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总结的规律性认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于党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存续至今的古代文明,中华文明总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总是能通过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而创新发展,这种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归根到底源于中华文明守正创新之传统的内在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坚持胸怀天下,促进人类文明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观点,更重要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考察文化发展问题时,应该开拓视野,用世界眼光,放眼全球来观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滋养,也为世界人民奉献思想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并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这一论述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宽广胸怀,强调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同时呼吁世界各族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