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究竟应该怎么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新的结合,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计划分“两步走”,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经过艰苦努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良好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强调,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和必须考虑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那么,这样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怎么样的呢?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借用“小康”这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概念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思想。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谈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并第一次使用“小康”这个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确定的。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对于“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同志特意解释它与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是有差异的,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西方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并首次以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当时世界各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呢?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一万美元。当时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等也都超过三千美元,而我们只有二百多美元。达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尽管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低水平的,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后来总结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二步,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实现我们的目标,不是很容易的,全党全国人民要埋头苦干,艰苦奋斗,一心一意地干。从此,“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概念,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一面旗帜。而且用这些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无比壮丽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目标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提升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战略安排也越来越清晰。
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4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我国下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但另一方面,当时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不健全以及环境、资源压力增大等诸多挑战。我们才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要巩固和提高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以“全面建设”为标志,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内涵有了质的提升,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党的十七大立足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重要内容。这些新要求,是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明确提出,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新要求将原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量目标调整为人均目标,并且附加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条件,无疑对发展质量的要求更高了,任务也更重了,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发展“好”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新要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两个倍增”。即,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两个倍增”是唯一量化的指标,前一个倍增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较之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又提高了一步;后一个倍增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更是第一次。这些新要求进一步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价值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勇于担当、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如期实现的重大历史时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紧密联系、相互衔接和逐步递进的目标任务来进行总体谋划和推进。早在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今后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引领,形成并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我们党先后分别召开中央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我们党以顽强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充分发挥了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强调。并多次表示,他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困难群众,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他牵挂最多、花精力最多的一件事情。一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以确保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长期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愿景即将变为现实,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果实,更是我们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郑重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具有十分深远的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既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更要着眼长远,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进一步书写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赵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