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校长蔡炎斌教授作专题讲座
蔡炎斌指出,教风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是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稳定风格,集中反映教师的道德境界、教学精神和专业水平,可概括为“德、才、学、识、仪”五个维度,更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的重要论述,强调教风建设要以“师德师风为灵魂、教学规范为基础、育人目标为导向”,以“四个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为路径,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阐述教风的基本构成时,蔡炎斌系统归纳了“敬业、爱生、进取、奉献、严谨、正己、正学、正人、精到、启智”十大要素。他指出,“敬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爱生”是以仁爱之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奠定基础;“启智”作为教学核心,应通过“设问—激趣—探讨—总结”的质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常务副校长彭文武教授主持讲座
针对新时代高校教风的特点,蔡炎斌分析指出,当前教风呈现出“自主进取、尊重理解、民主信任、开放创新”等积极风貌,但也面临“分数至上”评价机制抑制教师积极性、“泛娱乐化”思潮消解教学严肃性、商品文化冲击奉献精神,以及“佛系”“躺平”心态影响教学活力等现实挑战。
结合学校实际,他客观总结了“教风建设在持续推进、教师素质在普遍提高、教学管理在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同时指出部分教师职业素养有待加强、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不足、师生关系疏离、学术不端风险犹存、实践教学与实际脱节等问题。
围绕如何营造优良教风,蔡炎斌提出“严守底线、健全荣誉制度、厚植情怀、恪尽职守”四大策略,并细化实施路径:完善师德培训与评价机制,将师德考核作为核心指标;健全制度体系,强化执行与监督;加强宣传教育,发挥榜样引领,营造尊师重教文化氛围;深化理论研究,推动教学成果转化;建立“风险排查—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机制,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落实“三全育人”,整合育人资源;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建设“智慧监督”平台,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提供专业支持;强化思想引领与制度保障,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研活动,对师德失范“零容忍”;实施岗位培训与传帮带,完善听评课制度,提升教学能力;推进校院协同治理,选树师德典型,凝聚教风建设合力。

▲培训现场
讲座尾声,蔡炎斌特别强调,教师要以“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标准,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灵魂唤醒灵魂,构建有温度的教育生态。
常务副校长彭文武教授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蔡炎斌副校长的讲座,认为其内容系统全面、逻辑严密,构建了“理论框架+实践路径”的完整体系。他强调,教风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工程,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声誉与教育未来。他要求各二级单位及时组织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培训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针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建立整改台账,确保教风建设落地见效。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考核,将教风表现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紧密挂钩,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各级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引领全体教职工共同营造“严谨治学、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大家在认真聆听讲座
本次培训进一步统一了全校教职工对教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新时代教风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以优良教风促学风、育校风,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