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1991年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首页栏目»专题专栏»乡村振兴»正文

乡村振兴

传统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茶叶特色产业,充分发掘当地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和村民持续增收。图为毛纳村村民在织黎锦。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从七个方面擘画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蓝图。手工艺便是重点领域之一。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城乡传统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更好的发展。其中,乡村手工艺以其灵活的生产和就业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新时代的乡村手工艺,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出现多种新业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带头人。

文旅融合新业态

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乡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将资源和人口集中到大都市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拐点,即出现了城市对乡村的依赖、城市对乡村的反哺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乡村手工艺从复兴走向振兴,离不开这个宏观的社会发展格局。

以云南鹤庆县及下辖村落为例。鹤庆金属工艺的复兴和振兴走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小炉匠”外出务工,学习积累技艺和资本;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批手艺人返乡创业,新华银匠村崛起;第三阶段是2010年以后,在民族工艺品市场外开辟全国茶具市场;第四阶段是2019年以来,聚集创意人群、发展文旅产业。

第一、二阶段主要发展的是制造业,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乡镇工业发展模式类似,只不过前者是传统手工艺,后者是现代工业;第三、四阶段,乡村手工艺产业向高附加值的文旅产业转型,出现了与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和浙江龙泉类似的新业态和新气象。

这种转型,一方面与非遗保护政策和社会发展理念呼应,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鹤庆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交通条件。鹤庆山明水静,风光优美,位于大理古城和丽江之间的黄金旅游路线上,距丽江三义机场仅20分钟车程。这使得鹤庆的银铜器生产不仅能较为便利地与外界交流,而且具备了吸引创意人才驻留、兴办民宿、开展全域旅游的条件。

同样处在这条黄金旅游路线上的,还有靠近大理古城的周城村,那里曾有集体所有制的扎染厂,主要为出口创汇服务。随着大理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白族扎染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周城村的扎染作坊开始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获得了更大发展。例如,这里的璞真染坊,近年来通过建立白族扎染博物馆、开展文旅融合的扎染手工体验课,使年收益增长了一倍以上。

新传人注入活力

非遗保护理念的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及相关的一系列自然和文化生态保护政策,是乡村手工艺转型升级的舆论和政策保障。从2007年以来探索建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到近年来蓬勃开展的文化带、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保护非遗传承、保护传统村落等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非遗传承,一方面依赖于整体环境和受众,另一方面依赖于核心传承人群,特别是年轻一代传承人。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进“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养和提升新生代传承人的传承创新能力。2016年开始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将优质艺术设计资源引入传统工艺聚集区和欠发达地区。在工作站基础上,又推动设立了一系列非遗扶贫工坊,带动乡村群众创新创业,共同致富。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带头人。如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致力于振兴维吾尔族刺绣,通过引入设计团队和商业订单,建立起一个辐射广大农村的手工业合作体系。一批又一批村民走出村庄、走出哈密,到北京、上海、广州交流学习,出现了一批带头人。其中,卡德尔·热合曼从一名技艺高超的“绣郎”,发展为图案设计师和对外联络人,将一批批订单带回家乡。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族非遗传承人群大大受益于非遗研培计划、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扶贫工坊。如苗族蜡染传承人杨秀芳2016年到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学习。学成归来后,她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文化自信,在大山深处组织苗寨妇女从事手工艺生产,她的女儿还将销售门店开到了丹寨县。

施秉县的苗家妇女龙禄颖,早先去南方打工,后来返乡创办了一家苗绣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留守妇女就业增收。龙禄颖、龙宇母子积极外出学习交流,不断提升产品设计和企业经营水平。如今,他们将算法引入苗绣设计,探索建立数字化云工厂生产线,通过手绣与机绣结合的模式,增加产能,提高产值,将苗绣拓展到家居装饰领域。

正是这样一批有眼界、有能力、有闯劲的传承人,在手工艺赋能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乡村手艺人加强与外界沟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参加各类展会,开展网络直播。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他们有的成为了新一代手艺人,更多的则成为创意、设计和管理者,为补齐当地产业链缺环作出贡献。


上一篇 :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我校与第三批“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帮扶学校衡阳县板市中学进行工作对接

下一篇 :为农村发展添活力

作者:宣传部
日期:2022-04-20 
人气:21523
分享:

Copyright 2016-2018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5007493号-2  湘公网安备43040802000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