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领导讲话

陈治亚校长在2022年新春团拜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6日  点击:[26611]


全校齐心  和衷共济

为顺利通过合格评估而努力奋斗

——在2022年新春团拜会上的工作报告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校长  陈治亚

2022年2月16日)


尊敬的福生董事长、全校教职员工们:

大家新年好!

今天是农历壬寅虎年正月十六日,在这新春佳节的喜悦气氛尚未退去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辞旧迎新,感到格外高兴。在此,我谨代表学校董事会、校委会,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向全校师生员工及你们的亲人拜个晚年!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代表校委会向大会作学校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要点报告。

2021年,是我校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我校备战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重要之年在学校三会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以迎评促建为抓手,以加强本科院校质量建设为重点,积极应对疫情变化,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学校获得了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单位、衡阳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二等奖、衡阳市十大诚信单位、全市两新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衡阳市两新党建标杆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将全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党的政治核心地位

我校党委下设7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党的组织已经实现全覆盖。党员总数1181人,其中:教职员工党员215人,学生党员966全年发展新党员408名。

2021年,全校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活动为抓手,认真学习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积极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在教职工中推行“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设立了57个党员示范岗;在学生中开展一个党支部建好一个班,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宿舍,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好一名同学的“三个一”建设,实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鼓励党组织开展党建创新,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举办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10次、理论学习报告会4次、主题党课30多堂、二级单位学习研讨60余场次,建设200“党史国防教育中心”改造100平方的“智慧党建学习室”组织集中培训6次,培训2252人次。

宣传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营造氛围、提供保障”,增强政治意识的敏感性、政策解读的准确性、思想工作的及时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校内宣传的活泼性、校外宣传的品位性、网络媒体的安全性。全年发布新闻300余条,更新宣传橱窗80期,上报主管部门信息21条,撰写舆情专报5篇,发《理论月报》订购“党史学习资料”,编发《党史学习教育简报》42期,为师生办实事68力求讲好交院故事,发出交院声音。学生“为党放歌”合唱团登上央视星光大道构建了安和谐校园环境,三次受到省教育工委高度评价

学校纪委、监察部门、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始终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时刻倾听师生呼声。对网络、实体平台上接收的事项97件,省、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转办事项74件,省信访局转办事项3件,主流媒体转办事项10件,12345转来事项6件均作出了调查核实,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办结率为100%。

为了便于党政工作的统一部署,学校于年底成立了组织统战部,撤销了原党务工作部和校办公室,恢复党政办公室。

二、以评建促发展,加强本科院校质量监控

迎评工作做到事前有计划、过程有督导、事后有总结。

一是认真抓好评建工作任务落实。组织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参评学校视频培训,将培训内容汇编成册下发给大家学习;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了8次评建知识讲座,编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习资料(1-5卷)》,开展了合格评估知识考试,参考者合格率100%。制定了合格评估支撑材料参考目录总计894个,撰写了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初稿。规范并收集整理了14项核心支撑材料和专家案头材料。聘请24位校内外专家对全校8个二级学院(部)及各职能部门的评建材料和支撑材料进行了检查。邀请5位校外专家与28位校内专家进行了为期3天的诊断评估。开展了人才培养及服务教学思路与理念专项检查。开展了为期14天的2021年评建工作阶段性检查,对检查情况全面总结,形成了整改建议。

二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修订了教学工作考核方案,制定了《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教师教学科研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等相关文件,规范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发布了2020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报告,完成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编制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每学期开学伊始,都要组织中层及以上管理干部听取第一堂课,坚持实施常态化视频听课和现场听课评课机制。做到了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的听课评课全覆盖,有效促进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下学期开展了为期10周全覆盖的随机与抽查相结合的视频听课活动,共听课500多人次。做到了每天有听课评课记录公示,每周有听课评课数据统计,每月有听课评课情况总结和通报。数据统计显示,8个二级学院(部)被听课教师的平均得分,有6个学院(部)超过80分,最低的两个为79.89分和79.69分,事实证明我校教师基本达到了本科院校的教师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学校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日常教学、实训实验等巡视工作,对全校教师教学情况及学生课堂秩序的遵守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并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及领导,对个别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规范行为给予指导。

三、强化质量建设,教学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在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修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系统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废、改、立”原则,全面梳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分门别类进行甄别审议,有效提升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为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一)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我校今年被各高校录取研究生68名(其中双一流大学录取15名,占比20.06%);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茅。

2021年我校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在教育部A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A类)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类)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7项,累计34项。此外,还获得其他类学科竞赛国家级(或地区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7项,省级47项。

(二)教研教改成绩突出

全年教研教改课题校级立项60省级立项20项,其中3项获得重点立项;组织省级教改项目的结题20项,其中2项获得优秀;申报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项,结题2项。其中,王海娥撰写的新时代背景下“双导双标”管理新模式探索入选湖南省高校“十大”示范案例,被全文收录评选校级一流课程30门,其中8门课程被认定为2021年湖南省一流课程,增加了学校课程建设软实力。交通工程3个专业被推荐参加2021年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评审。电子信息工程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正在认定之中,初步形成了以省级一流重点建设专业促全专业建设的合理格局。制定了完整的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组织三轮检查,做到一篇不漏,一个不落。

(三)科研工作再上台阶

主办了5科研项目申报培训讲座,聘请美籍华人企业家欧阳合博士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9场。提高了国、省(部)级科研成果及高水平高层次学术论文等的资助奖励标准,将国家级项目由原来的11资助提高到13全年获得各级各类立项资助纵向课题80省部级项目14,横向课题2项发表各级各类科研论文329核心期刊论文14);发明专利5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0全年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共计20部。其中学术著作15部,教材5部。

高科院一直被视为我校科研工作的希望,2021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成功申请为军工二级保密资质单位;主持建设的衡阳市“大数据交通应急管理重点实验室”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在研的各类项目共计30项,到账经费总计420万元,立项的汽车智能监控仪,正在开展系统装车实验。为全力冲刺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4项课题的申报材料。在2022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该院组织力量完成了9项课题的申报。

(四)图书馆建设展新颜

今年以来,学校按照评建要求,加大对图书馆的改造投入,重新改装电路,消除安全隐患,增加图书馆灯光数量使布局更加美观,雅致温馨、舒适实用,大大增加学生的进馆兴趣。新增阅读面积1000余平方,新增书架98组,将原在图书馆内的部门搬出,减少了外来和非读者人群的干扰,馆于读者。开放时间更加延长,考研学生多的606611开放到晚上11,尽满足不断增加的读者阅读需求。全年进馆人数达159589人次,图书访问量40778次,下载量30772次。

四、注重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坚持学生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全年组织党史学习主题班会8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10余次。组织开展交院“最美大学生”评选活动,共有50名学生获得道德风尚、社会实践、自强不息、公益行动、学科竞赛“最美大学生”光荣称号。在先进典型的精神感召下,学风校风得到极大改观,学生到课率达到95%以上,学生早晚自习到课率达90%以上。

坚持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承担校园环境清扫任务。既为师生创造了一个优雅的校园环境,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垃圾入袋,定点投放。拒绝外卖,净化校园”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改变了学生宿舍垃圾乱丢,外卖成灾的不良局面,校园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严格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晨午检、因病旷课追综、出入校园履行登记等措施一直得到坚持,积极组织学生接种疫苗,确保全年疫情防控工作“零违规、零疫情、零感染、零事故”,确保了校园稳定和学生安全。

完成了全校553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给予1342名特困学生予以特殊帮扶,给151名学生予以学费减免,减免资金60万元,为2075名学生成功办理1679.8万元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依法依规完成国家奖助学金工作,全校获国家奖学金15人、国家励志奖学金383人、国家助学金2846人,奖助学金总额达1167.87万元。为贫困学子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一年一度的董事长以个人名义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已坚持30载,今年有1200名寒门学子获得资助。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对辅导员进行集中专题培训,共培训16场,确保每名辅导员年度培训不少于16学时,年末举行了辅导员技能大赛,有效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校团委围绕“注重思想引领、抓好基础团建、强化团员意识、建设文明校园”的工作主题,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智慧团建支部整顿指标达100%,党史教育学习开展率达97.3%,青马工程必修课程完成率达92.5%,开展主题团课15节,举办主题征文比赛2次、主题演讲比赛2次。团委换届全部采用自主报名、材料审核、笔试、面试答辩环节,层层筛选,公示增补结果的原则。32个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社员参与活动热情高昂。全年举办了学雷锋、五四、庆祝建党100周年以及开展了“七一”讲话、升国旗、红歌赛、校园光盘打卡、烛光祭奠袁隆平院士、防校园电信诈骗等系列活动。特别是历时3个多月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3000多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多种,志愿时长达56500小时;获得了湖南省获优秀单位、优秀服务团队荣誉称号,5位指导老师获优秀指导者,8名学生获优秀个人。积极参加挑战杯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全校从212个作品中推荐5个参加省赛,4个作品获得省级三等奖。

五、就业促进招生,生源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生源是学校存在的基础,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始终把招生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董事长多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指导制定招生工作方案指导招生宣传计划的实施和落实,争取招生政策,检查招生进展增强支持力度

我校今年本科招生计划2880人,录取2880人,本科到校2701人,本科报到率96.46%;专科招生计划1000人,录取971人,专科到校721人,专科报到率74.25%;专升本计划850人,录取855人,专升本到校832人,专升本报到率97.31%。本科、专升本均按计划完成录取。且报到率保持在96%以上,超过省内民办兄弟院校,超全省平均水平。

我校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3152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176人,专科976人,全校初次就业率84.33%,年终就业率90.37%。

我校2022届毕业生预计3729人,其中本科2732人,占比73.26%,专科997人,占比26.74%,截止20211231日,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1.2%。

继续教育学院恪守“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革创新、办出特色”的原则,采取多层次、多渠道联合办学形式,求实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完成成人教育1388人新生注册组织3346名在校学生进行网上平台学习、考试;二次自考组织516涉及1615门课程补考报考考试送考。组织中南学校1970人报考高考、体检、送考,其中我校专科录取72组织76所专科学校的1262考生报考我校,录取855人,到校报到833人。

六、管理服务教学,推进各项工作与时俱进

(一)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校办秉持“运转有序、协调有力、督办有效、服务到位”为目标,为学校工作高效运转发挥统筹协调的积极作用。

组织协调召开了董事会5次、党政联席会5次、校务会议15次,行政专题工作会议40多次,接待来访学习考察活动17次,重新修订并出台办学定位与理念,撰写起草、修改董事会文件7个、行政文件175个、学籍管理文件46个、学位委员会文件3个、党委文件29个,通知71个、函件11个、通报1个、校务会会议纪要等14个,校长办公会议纪要1个、专题会议纪要3个,撰写修改各类材料828篇,记录学校大事记145条,全年文字总量770万字。宣传贯彻实施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重新修订学校董事会章程、学校章程、学校监事会章程;完善了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学校会议制度等文件。编辑《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应用型大学建设研讨论文集》,收集论文46篇,填补了我校该项工作空白。组织师生参与核酸检测11000多人次、疫苗接种30000多人次,坚持每天向省、市上报疫情“零报告”“日报告”,确保学校零疫情。

按照评建要求,重新分配学校教学行政用房,完成了年鉴撰写、年度统计和一年一度接受教育厅年检、民政厅的网上年检工作。撰写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修改整合了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6个子规划和各二级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了《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再次制订了《制度汇编修订方案》使学校管理得以规范化、制度化。一年来,管理的10辆校车,做到了司机和车辆都安全行驶零事故。

(二)人事工作凝心聚力各项工作得以落实

师资队伍建设和“五定”的落实与实施是人事部门2021年的工作重点。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到摸清家底,分析数据,查找弱项,对症施策,实行外引内培,在改善结构上下工夫,加大招聘、引进工作力度,利用网络、现场招聘等形式,共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引进副高职称以上师资136人。鼓励全校187名符合职称参评条件的教师申报职称,其中初级职称24人、中级92人、副高24人、正高8人已初审获得通过。加强双师型和省、校级骨干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新增双师型教师64人,省级骨干青年教师5人,校级骨干青年教师6人。出台了自有专任教师、外聘专任教师管理办法。

大家期待已久的五定方案终于成文下发并得以实施,教职工待遇得到提高,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加强了绩效考核管理,采用三统三分的方式,完善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和绩效工资及考核结果紧密挂钩,使绩效工资从90%至120%不等,发挥了绩效考核的评价和激励作用。

全年购买养老保险671人,医疗保险585人,失业保险643人,工伤保险789人,住房公积金541人。

(三)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圆满完成了学校三期用地项目300亩的征地拆迁等相关工作,办好了学校三期用地项目产权许可证,完成了校区二期8.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扫尾验收工作,办理了200502.9平方米建设项目的房产证手续,对所有房屋的结构进行了全面检测,完成了三测报告、消防整改等相关工作。

3000多间房屋全面维修和改造。新添床柜1900多套、课桌椅800多套,教室吊顶10000多平米,改换节能盘灯1087盏,安装吊风扇270多台,改换走廊灯400多盏、学生宿舍灯3000多盏,安装缴费电表290多块,改造教室电路60余间,换装智能黑板130多块,换装学生公寓防盗门427条、厕所门560条,公寓床柜刷漆220多间,翻新房子530多间,房屋顶面做防水沥青6000多平方米,新装水管300多米,布局室内消防管道15万多平方米、室外消防管道1000多米,安装液化汽管道1000多米,墙面刮胶4万多平米。

(四)设备设施及时更新服务教学保驾护航

“管好设备,抓实项目,服务教学”一直是设备处奉行的宗旨,全年更换智慧黑板226块,使我校实现国内最大最高端希沃智慧黑板全覆盖;升级了高清视频监控和wifi6无线网,完成了听课室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了校园监控全方位,视频听课无死角;完成图书馆、校内26栋学生公寓的门禁系统建设和一卡通系统的升级改造引入“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教育部ilabx实验空间,对校官网主站进行3次改版,开发部门网站近20个;完成3个电子实验间、5个语音室实验间、10个大学物理实验间的招标、采购、建设等工作;第一实验楼亮点实验室完成初步规划;对实验室建制和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与江苏国芯科技有限公司捐赠我校60万元STC可仿真1T8051单片机实验箱100台,并合作共建STC高性能单片机联合实验室;完善管理制度、优化办公设备申请流程,完成8973台套教学仪器设备的账物卡登记及资产信息化管理;成立了各班设备维护小组并开展了3次实验室安全培训。98%的报修得到了有效处理,报修回复率100%;保证了26项国、省级学科线上竞赛、视频监控和16场线上会议顺利进行。

(五)自主开发软件促进信息化建设上台阶

信息中心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建设安全、智慧、协同校园为目标,重点突破智慧教学、智慧办公两大关键领域,促进师生共享优质资源。助力师生平等、有效、健康使用信息化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一是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教职工使用OA账号可一键登录各信息化应用子系统,为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建成数字化迎新系统。让新生可查询和完成入学报到的一切流程,极大地提高了新生报到效率;三是建成教材收订系统。各专业教研室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教材订购;四是建成科研管理系统。可对全校的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学术会议及科研成果进行精准有效管理;五是建成机构邮箱平台。方便本校对内对外官方邮件往来;六是建成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系统。可提供本校近年毕业生的档案去向查询,包括邮寄地址、日期、接收机构、邮寄凭据查询等。这些实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六)创新创业教育因地制宜实现新的突破

在第七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共组织参赛项目2984个,参赛学生13243人次,参赛项目数和人次数均居全省第一,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获创业培训讲师综合能力赛二等奖1人、网络创业培训讲师综合能力赛三等奖2人。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项,省级55项目;与中国邮政衡阳分公司合作开设了职业提升计划,与特变电合作开设了新型学徒制班,成功立项产学协同育人项目9项,第31期大学生SYB创业培训,培训人数1000多人,99%的学员获得《合格证书》。

(七)努力构建平安校园时刻维护学校稳定

保卫部门不断加强责任意识,打造和装备了一支年富力强的安保队伍,实行定时、定岗、定责并交叉轮岗互查制度,健全完善校园应急处置机制,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制订了安全稳定工作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添置了八件套的反恐防暴器材四套和必要的各类应急设施、设备,做到“出警迅速,处置得当,控制有效”,促进了安保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完善了大门门禁系统和校内监控系统,开展技能培训和消防安全、校园安全、车辆管理、疫情防控等知识讲座,建立了学工、保卫信息互通平台。制订了校内车辆管理规定,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内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与校内各经营户签订《安全责任状》,有效遏制了校内车辆超速和乱停乱放现象,实现交通伤亡零事故。全年侦破刑事案件20余起,处理治安纠纷2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为学生追回经济损失数千元。举行消防、禁毒、反诈骗进校园宣讲活动6次、消防演练2次,更换灭火器1300多只,检查学生宿舍安全100余次,收缴大功率电器1000余件。充分发挥30名老兵连队员配合保卫人员维持晚巡和消防巡查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交院特色的安防之路。在疫情防控中,保卫处始终站在第一线,严格把好校门进出关,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食堂大宗商品采购实行招标制度,杜绝了三无食品进入校园;设置专人对餐厅实施消毒管理,做好消毒记录;招标引进优秀企业来校经营,对所有食品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对就餐等问题的意见,确保让师生满意。对所有食堂的用气进行改造升级,引进管道天然气。对留校过中秋节的师生免费发放月饼和节日礼包,使师生感受到校园大家庭的温暖。

(八)财务基础工作向规范化管理迈出步伐

财务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报账要求和报账流程,财务基础工作向规范化管理迈出了步伐。一是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组织会计核算。有效的杜绝了财务报账漏洞。2021年通过审核,多次退回不合规费用报销,发挥了财务的监督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学费及学杂费的收取及开票工作,合理调配资金。完成了春季老生学费、学杂费收取和秋季新生、老生学费、学杂费收取工作,共收取学费27676.78万元,收费工作无差错。有效保证了教学、教师培训、科研、实训、实习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密切配合相关处室,确保学生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生当兵补助、政府科研及其他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和发放。全年学生助学贷款到账金额1679.8万元,对于学生多缴的学费积极做好退款工作。共收到国家奖助金545.5万元,收到学生当兵补助金额606.37万元,收到创业补贴63.45万元,收到政府各项目经费金额286.77万元,并严格按专项经费要求实行报账工作;四是配合信息中心实行学费收缴工作信息化。通过学校自主开发的迎新系统开展2021级新生的缴费、开票、领取生活用具等一系列操作,简化了新生入学手续、减轻了收费人员收费压力;五是迎接上级各相关职能部门检查及评审工作。使学院各项检查及评审工作顺利通过。六是定期组织团队建设与培训工作。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及素质有一定提高,增进了财务团队的协作精神。

(九)发挥工会桥梁作用增强民主管理意识

学校工会下设8个分工会和1个教工之家,现有工会会员287人,所有会员全部登记在册,录入微机,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校工会严格履行职代会职责,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主动服务教学工作,开展“进教职工门,知教职工事,暖教职工心”活动;召开“三八”座谈会,组织女职工免费体检,组织教职工参加免费口腔检查;组织“五小”活动,有3个小发明小创造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开展了看电影、篮球友谊赛、猜谜语、传统文化论坛、拔河比赛、太极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年底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困难补助。在工会主席刘毅同志、副主席何美生同志的带领下,工会代表教职工利益积极向学校呼吁,促成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让全体教职工享受学校发展成果。做到了只要教职工住院就去看望,只要教职工家中有人亡故就去慰问,只要教职工有困难就尽力帮助,全年慰问金为22000余元。使工会成为了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始终做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第一帮助人的角色。让教职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形成了“交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2021年,我校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是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教职工待遇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千头万绪,而主要的工作就是三项,即全力以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扎扎实实做好学校分类管理登记工作、一如既往抓好本科院校质量建设。现将2022年的工作要点简述如下:

一是全力以赴通过合格评估,不断加强本科院校质量建设。

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决定学校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2022年是我校必须接受评估的关键之年。如何才能顺利通过合格评估?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一,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着力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切实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全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去,进一步夯实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必须加强学习,深刻领悟,落实任务,各负其责。厘清问题,查找差距,整改到位,按人考核,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确处理好指标体系要求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合格评估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

第三,必须认真细致,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前后一贯。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注重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评估指标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衔接。确保各层面材料、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四,必须纲举目张,抓住重点,依照指标,积极建设。寒假期间必须完成评建办所分配的评建工作任务,按照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0个观测点的要求逐项落实,尤其对13个“强调”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五,必须责任到位,团结合作,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要全面贯彻落实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方针、政策。增强做好评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

二是认真做好分类管理登记,不断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

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配套文件已颁布实施。根据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省税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湖南省现有民办高校分类登记工作规范〉的通知》(湘教发〔2021〕71号)文件要求,学校要尽快做好分类管理登记工作。

民办学校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实施分类管理。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意味着国家继续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意味着国家以差别化扶持促进民办教育,意味着国家以规范管理重塑民办教育,标志着民办教育已进入制度重建和自身再造关键期。

我校作为民办本科高校,务必要按照新法新政要求,顺应大势、着眼长远,理性作出学校法人类型的选择,从而确保学校能够在办学道路上自主定位、自扬优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再造民办教育发展新辉煌。学校宣传部们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新媒体、宣传栏等方式加大宣传,把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向教职工传达,使大家对民办教育发展方向有正确的认识。将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整体规划,加强依法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工作责任,推动民办教育事业在规范中不断发展。

三是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水平。

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教学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突出位置,形成支持教学、服务教学、搞好教学的整体合力。坚持“调整、巩固、完善、提高”总体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政治引领,以迎评促建为抓手,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促使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努力形成浓郁的迎评氛围,全面完成各项教学改革建设任务,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保障教学指标达到评估要求,实现合格评估总体目标。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时效性和针对性;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不打折扣,加强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培训;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工作同向同行;全方位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

第二,准确领会评估指标要求,全面完成迎评促建任务。系统学习领会合格评估指标内涵,准确把握迎评促建与整改工作重点;对照自评要求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教学指标落实整改措施到位、完成整改质量达标;营造浓郁迎评促建教学氛围,提升师生迎接评估工作状态。

第三,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本科教学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加大5个本科新专业建设力度,确保顺利通过教育厅新设专业办学合格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加大校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力度,以点带面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加大校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力度,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提升课程建设整体水平。

第四,贯彻落实课堂教学规范,按照教育部加强课堂建设要求。全面落实课堂教学规范;加强教学过程检查和质量监控,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听课、磨课、示范观摩和教学竞赛,着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第五,全面梳理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规范和要求。确保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规范有序;保障实验开出率,建设一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严格落实“五段、五层”工作计划,整体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重点加强各专业在本市、本省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保障各专业在本市、本省有各种类型的示范性实习教学。

第六,优化实验室设置与管理,提升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以推进集中建设管理为重点,优化校、院两级平台实验室设置建设管理体系,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评估达标为重点,科学规划、优先建设一批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和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第七,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普及与重点规划、培训相结合,推进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健康持续发展;校内建设与校外建设相结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上台阶;强化创新实验项目跟踪管理,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四是坚持以生为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以思想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宿舍、校园环境、安全事务为抓手,构建“德育为先,学风为主,评估为导,文化为魂,安全为基”的“五位一体”学生工作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实效、安全底线有保障、迎评促建有提高三个基本目标。

第一,思想价值引领突出三个重点。“青年大学习”“青马工程”“头雁讲坛”为主要载体,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实现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和科技类社团占社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品牌社团占社团总数的三分之一、社团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的目标;以“理想中国•交院青年”为主题组织策划年度校园文化活动,展示交院最美学生风采。

第二,实施学生发展“五个计划”。迎评促建计划“一人一案”。把迎评促建工作和学生个人成长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完成“学涯发展计划”和“我为交院代言——学生迎评促建行动计划”;学生养成教育计划“一针一线”。持续实施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方案,持续推进学生宿舍管理自治,持续开展“垃圾入袋、定点投放,拒绝外卖、净化校园”文明创建活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雅的校园环境迎接评估;学风提振计划“一早一晚”。发挥辅导员在帮助学生端正学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两主体、两主导、三联动”交院学风提振工作模式,抓住“一早一晚”,组织引导学生晨读和晚自习,在学生自我诊改中学会时间管理。把学业预警和学籍管理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国奖”学生巡回报告会,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核心技能,提高职场竞争力,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平安校园建设计划“一室一课”。将学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四级防护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完善重点学生管理、学生健康管理、学生集体活动管理、出入校园管理等基本制度,通过“开学第一课”“每周主题教育课”“国旗下主题教育课”“微课”等方式和渠道,实现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全覆盖;学生满意度建设“一点一滴”。推动学生满意度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实现学校每一个工作部门、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员工都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办实事、办学生满意的事的良好局面。完善学生奖、助、学、贷制度,推动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和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三全育人”各项措施向纵深推进。

五是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发展和挑战所需要的人才,是高校在创新教育中担负的首要任务。

第一,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大与政府、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

要培养培训一大批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引进学校、引进课堂,又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向企业。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下,教师应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分别承担着教师、企业员工、技术员、培训师的角色。

把校企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验实训集合起来,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在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导向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对学校人才培训的指导作用,帮助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第二,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和培养。大学生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而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

要鼓励大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参与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以科技协会为平台,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感受创业,培养创业意识。

要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要充分发挥校内创业培训一条街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的“创业园区”,让学生提出项目申请,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开展经商活动。

第三,积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要整合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和培训,帮助大学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提供创新创业全程指导和创业空间等软硬条件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扶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成功。要构建创新创业资源共享、项目成长互通、创新创业成果互惠的新格局,促进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素养,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六是坚持服务教学办学原则,不断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继续加强人才引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引进硕士、博士毕业生。全年完成引进各类教学人才300人。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普遍轮训一次,选派青年教师赴省内外高校培训和国外进修,选派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开展青年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年内评选10名校级青年骨干教师,推荐5名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激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根据减员增效的原则,按编制基数做好人员分流、解聘工作。规范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管理,有计划按比例进行职称评审。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做好绩效考核的成果运用,激发部门、二级学院(部)和教职员工爱校爱岗敬业的热情。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理顺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财务预决算制度,实现学校规范管理。

按照本科院校建设标准,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对学校土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各项软硬件条件的要求。

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狠抓安全责任落实,签订安全管理协议。保持学校政治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七是坚持立德树人办学宗旨,不断健全学校管理工作机制。

突出党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原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家教家风教育、以校为家的主人翁教育、忠党爱党的信念教育、坚定爱国的忠诚教育,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使全校师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做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将党中央的政策方针路线,向广大师生宣讲清楚、宣传明白。使师生入耳、入脑、入心,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学校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实施依法治校、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前提。相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管理制度,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学校的管理制度,其目的是营造有利于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氛围;创造有利于立德树人的良好环境,打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作用的机制;形成有利于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优良体制,是学校长足发展、开拓创新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的管理,学校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机制下,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公平合理的管理体系,其中蕴涵着无尽的生机和力量。一方面它有足够的动力促进你积极而正确地工作,另一方面又有足够的能力阻止你朝着消极和错误的方面撤退。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管理目标!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让学校管理制度能够与时俱进,为学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虎年吉祥!

祝愿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顺利通过!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校办公室    湘ICP 备15007493号-2    电话:0734-8815001    传真 :0734-8815005    校长信箱 :xz@hnjt.edu.cn    刘文君书记信箱:liuwenjun@hnj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