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新闻

为走进企业一线,推动产教融合再升级——助力人才高质量成长
发布时间  :  2025-10-27  点击量  :  [1354]

为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供给,拓展毕业生实习就业通道,2025年10月23至24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燕丽、副院长曾平红率队赴长三角,先后走进安费诺永亿(海盐)通讯电子有限公司、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兆奕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等企业,围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和岗位精准匹配等主题展开深度交流。本次调研是学院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关键环节,意在对接产业前沿需求,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安费诺永亿(海盐)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10月23日上午,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燕丽副书记、曾平红副院长一行赴安费诺永亿(海盐)通讯电子有限公司实地走访,李燕丽副书记一行来到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的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先后参观了全自动微组装线、3D微波暗室及毫米波实验室,详细了解射频连接器、车载天线、微电缆等产品从贴片、焊接到OTA测试的全流程。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因5G-A、车规射频及卫星互联网需求上升,海盐基地2025—2027年预计新增技术岗位约120个,其中射频测试、自动化设备、QC测量、工艺项目四类人才需求较为集中;公司实行“技能等级+内部竞聘”双通道,线长、班长、工程师及以上岗位全部内部选拔,平均晋升周期约1.5年可为学生提供稳定成长空间。

image.png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人才培养、实习就业、专业建设等议题深入交流,均表达了在射频测试、智能制造、机械设计等领域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初步意向,并就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企业研修、学生技能提升等事宜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学院打开新的实习与就业通道。

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

10月23日下午,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燕丽、副院长曾平红率“访企拓岗”专班赴浙江嘉兴,走进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厂区占地88亩,距上海、杭州均不足一小时车程,现有员工8000余人,主营智能手表、手机、可穿戴设备FATP整机组装,自动化程度和产能规模在集团内位列前三。企业负责人介绍,随着苹果、华为新品订单叠加,2025—2027年需补充一线技术员、质检员、设备维护员共600名,其中电气、机电、计算机类岗位占40%;月综合薪资4879—5674元,提供6—8人间空调宿舍、6—12元自助餐厅、健身房及篮球场,实行“师带徒+技能等级”双通道,90%班组长内部选拔,晋升工程师平均周期两年,与学院“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image.png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岗位能力标准、课程资源共建、教师企业研修、学生技能提升等议题深入交流,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后续可探讨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共同推进技能等级认证等合作意向,为学院在长三角消费电子板块拓展就业新通道,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浙江兆奕科技有限公司

  10月24日上午,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燕丽、副院长曾平红率“访企拓岗”专班走进杭州钱塘区浙江兆奕科技有限公司。兆奕科技创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9900万元,专注手机、平板、笔电、车载及家电外观件表面装饰研发与量产,年出货量超7000万件,产值约15亿元,全球玻纤/碳纤装饰结构件市占率连续四年第一。 走进10万级无尘车间与省级研究院,现场演示“超强磁控溅射镀膜线”“6+1多色胶印+2涂2烤喷漆线”“3D复合板材热弯成型”等核心装备,展示2.5D/3D IML、微纳纹理转印、仿生触感涂层等技术突破;企业拥有120余项专利,研发工程师占比超25%,具备从材料选型、纹理设计到量产交付的一站式能力。

image.png

座谈会上,双方就“懂材料、精工艺、会设计”的复合型现场工程师培养展开探讨。曾平红副院长介绍了“交通智能化+装备数字化”办学定位与“现场工程师”计划,企业分享了“技能等级+项目历练”内部晋升通道及岗位能力需求。双方均表示,后续可在教师企业挂职、课程资源共建、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保持沟通,探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消费电子外观装饰产业储备高素质技术骨干。此次走访为学院在消费电子外观装饰领域开辟了新实习就业通道,也为校企协同培养“懂材料、精工艺、会设计”的复合型现场工程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

   10月24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燕丽、副院长曾平红率“访企拓岗”专班走进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源、生产总监张俊陪同依次参观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四大车间,系统介绍德国大众全球标准化产线: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0.1 mm,车身焊装自动化率超85%,油漆车间采用干式文丘里漆雾捕集系统,实现恒温恒湿、VOC排放低于国标30%,整条流程嵌入2000余个质量监控点,可为学生提供覆盖全工艺链的认知与实操场景。仪征工厂2012年投产至今累计下线整车超260万辆,目前主产朗逸新锐、途铠、途岳,年产能逾40万辆,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资质,配套110 kV能源中心、日处理能力3000 t的废水站及2.3 km试车道,为教学参观、技能训练提供安全、绿色、高标准的工业级平台。

 座谈环节,企业代表介绍工厂每年需补充汽车、机械、电子、电气类现场技术员、设备维护员、质量巡检员约300人,实行8—11小时两班倒,月休4—8天;提供免费公寓(空调、独立卫浴)、空调班车、医务室、心理关爱室及足球场、篮球场、员工活动中心等生活配套,月综合收入5500—6500元,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并设有技能津贴、倒班补贴、高温补贴、年终激励。

image.png

   学院方面重点推介“现场工程师”培养特色: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三融合、三递进”模式,已建成轨道交通电气控制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奖。校企双方一致认为,可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产业课程共建、教师工程实践、学生岗位实习、退役设备教学化改造等方面保持深度沟通,后续拟通过“企业开放日”“工程师进校园”等形式,让学生提前认知整车制造流程与岗位能力要求,为长三角整车基地持续输送具备工艺调试、设备维护、质量改进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汽车人才。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介绍仪征工厂每年需补充汽车、机械、电子、电气类现场技术员、设备维护员、质量巡检员约300人,实行8—11小时两班倒,月休4—8天,提供免费住宿、空调班车、医务室及足球场、篮球场等生活配套,月综合收入5500—6500元。校企双方围绕现场工程师培养展开交流,表示具有初步合作意向,按“见习—技术员—助理工程师”路径培养,实习补贴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学院将聘请工厂资深工程师担任产业导师,与企业共同开发设计课程,利用企业退役模具、PLC控制单元建设校内实训单元,实现毕业设计、技能竞赛、岗位实习三段贯通,为长三角整车基地持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汽车人才。

image.png

图 李燕丽副书记一行人访问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

   10月24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燕丽、副院长曾平红率“访企拓岗”调研组赴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岗位画像与课程共建进行调研。无锡基地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及技术中心恒温洁净,年产20万辆,3600名员工,V80、V90、G20、T70、D90 Pro等宽体轻客、MPV、皮卡、SUV及军警、医疗、工程服务类特种改装车依次下线,为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设备调试、质量检测、工艺优化、物流管理等全景认知场景。

image.png

座谈会上,企业方介绍“操作工—技能工—助理工程师”阶梯成长通道,6个月顶岗实习可获5500—6500元综合补贴,并配套免费宿舍、工作餐、通勤班车、购车优惠。学院方则提出聘请工厂资深工程师担任产业导师,把毕业设计、技能竞赛、岗位实习三段打通,为宽体轻客和新能源改装车领域储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双方一致认为,依托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轨道交通—智能控制—新能源”学科链与上汽大通“乘商并举、特种改装”产业链,可在课程共建、案例共研、师资共享等方面持续互动,待条件成熟后再行细化合作方案。

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打造校企协同共同体  

  本次走访是湖南交通工程学院面向长三角汽车产业链深化协同育人的又一缩影。近年来,学院先后组织“访企拓岗”专项团队奔赴上汽大通无锡、南京基地及兆奕科技、立讯智造等骨干企业,围绕智能制造、外观装饰、新能源整车等方向建设了一批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依托“岗位导向、项目载体、工学交替”模式,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模块重构、真实产线案例导入和毕业设计选题,实现学生能力成长与企业需求节拍同频,累计向合作单位输送应用型毕业生逾千人,获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学院将坚守“服务产业、服务地方”办学初心,持续以“访企拓岗”为纽带,整合政府、园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多元资源,贯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服务全链条,构建需求牵引、资源共享、成果互惠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为区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