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1日上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组织2025级新生代表赴“先锋号”机车陈列区开展专业认知活动。活动由学院辅导员黄玲玲、段宏军、廖思佳统筹组织,旨在帮助新生建立专业认同,感悟交通精神。


“先锋号”电力机车是我国早期铁路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参与多条干线铁路试验运行,为我国牵引动力转型与技术积累作出突出贡献。因其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该机车还成为《奔腾年代》等多部影视作品的取景对象,是中国铁路文化传播中的标志性符号。

活动现场,黄玲玲老师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先锋号”的技术特点与发展历程。她从动力结构、运行原理讲起,结合《交通运输设备》《铁道概论》等专业课程内容,借助转向架、受电弓等实物部件,生动阐释了机车工作机制及其在铁路电气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段宏军老师则从铁路信号控制、轨道结构等专业角度出发,将“先锋号”与现代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对比,引导同学们思考工程技术演进的逻辑与脉络。同时,他提醒同学们遵守参观纪律、爱护铁路遗产,在潜移默化中涵育职业素养。

廖思佳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鼓励大家结合专业背景畅谈体会。她指出,“‘先锋号’所代表的勇于创新、严谨务实的精神,正是交通人应始终秉持的专业态度。”现场她还用镜头记录下同学们专注聆听、积极思考的瞬间。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信控2501班李兆伟同学谈到:“之前对‘先锋’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今天才体会到其技术先行、行业引领的深刻意义。”许多新生也表示,将把这次活动中感受到的工程精神与求真态度融入接下来的军训和专业学习。
此次参观不仅是一堂专业启蒙课,更是一次精神洗礼。它强化了新生对学科历史的认知,增强了学院归属感与专业自信,也成为军训期间一段深刻而饱满的记忆。新一代交通人正以此为契机,追源溯流、汲取力量,以更坚定的信念迎接未来的专业挑战,传承交通精神,书写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