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师生深度沟通桥梁,精准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成长发展中的关切,2025年5月10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在机电楼分四组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生座谈会,覆盖交通运输、铁道工程、交通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土木工程、物流工程、工程造价7个本科专业。学院领导、专业教师代表与21级-24级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分组交流、共话成长。
第一组:交通运输、铁道工程专业——聚焦就业与设施改善
时间地点:上午10: 30,机电楼512
师生互动:
学生代表围绕“就业难”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行业岗位适配度低”“实习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等困惑,同时反映学生宿舍9栋、24栋、25栋漏水、教室设备老化等生活设施问题。铁道2102班学长结合五年在校体验,建议学弟学妹“主动与年轻教师沟通职业规划”,并指出“实训设备型号落后”等教学痛点。
学院回应:
涂宇副院长强调,交通运输行业兼具专业性与开放性,建议学生“先就业积累经验,再择机深耕”,并透露广铁集团等企业校招动态,鼓励以高绩点增强竞争力。针对设施问题,学院将联合后勤部门加快报修响应,推动宿舍和教室设施升级。
第二组:交通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简称:信控专业)——关注学业与生活平衡
时间地点:上午10: 00,机电楼504
师生互动:
信控专业学生集中反映“《现代通信原理》、《模拟电子技术》难度大、挂科率高”,建议教师考前划重点,优化排课紧凑度;生活方面,提出“宿舍空调与洗衣机无法同时使用”“吹风机跳闸”等用电限制问题。此外,学生还就英语考试范围、选修课学分要求、就业方向等展开提问。
学院回应:
何美生书记建议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盘”,并承诺协调教师在考前提供复习指导;针对排课问题,因外聘教师资源限制,将在开学前一周集中收集学生意见,优先调整专任教师课程。生活用电问题短期内通过“错峰使用”缓解,学院同步推动老旧宿舍线路改造调研。
第三组:土木工程专业——直击毕业、实习与教学体验
时间地点:上午10: 30,机电楼506
师生互动:
21级毕业生提出“教材费未退”“实习补助到账延迟”“军训服装费”等事务性问题;22-24级学生聚焦“就业迷茫”“课程任务重”“教室空调故障”等诉求,其中2302班反映“外聘教师连上4节课导致学习效率下降”,2401班希望明确“专业课程与考查课安排”。
学院回应:
罗迎社院长强调“毕业三要素”—修满学分和绩点、完成毕业设计并顺利通过答辩;要求教务和财务部门落实教材费“多退少补” 机制;加快实习补助流程。针对教学安排,将协调外聘教师避免“跨午休连课”,并通过班级群转发《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理清课程体系。后勤问题同步对接报修系统,确保“即报即修”。
第四组:物流工程、工程造价专业——热议考研、就业与技能提升
时间地点:上午10: 30,机电楼508
师生互动:
学生围绕“考研规划”“就业薪资”“证书考取”等话题踊跃提问,如“物流工程为何授予工学学位却被归为管理学类”、“二级造价师证书含金量”、“生产实习是否自联”等。此外,关注“学科竞赛”与“大创项目”等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学院回应:
肖桂香书记详解物流工程专业“工学/管理学”双学位属性,建议学生“以高绩点打底,通过学科竞赛、实习项目增色简历”。针对考研,建议“大三下学期启动,避免长线疲劳”;实习安排实行“学校统筹为主、自联为辅”,确保专业对口。同时强调“三率”(到课率、抬头率、前排就坐参与率)建设,呼吁学生干部带头营造优良学风。
总结:以生为本,共促发展
各组座谈会持续约2小时,累计收集学业、生活、就业等各类意见建议50余条。学院表示,将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部门与解决时限,确保“事事有回音”。后续将通过校企合作拓展就业渠道、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联动后勤改善生活条件,切实将学生需求转化为学院发展的动力。
此次分专业座谈会以“精准化沟通”为导向,既直面学生关切,也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通讯员:王涛,审核:罗迎社
2025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