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制度文件

规划方案

基础课部"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2024-12-31点击量  :  [173]

序 言

    基础课部前身是两课部,成立于20145月,承担全校思政、数学、物理、英语、体育、语文课程教学任务。20179月,思政类课程分出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 87 月,基础课部相关课程及人员并入各二级学院20199月恢复成立基础课部至今。部门下设办公室和数学、体育、物理、语文四个教研室。

  部门目前承担全校各专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体育、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群教学任务,量大面广,其中高等数学被列为省级一流建设课程。现有物理实验室总面积84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约73万元。

  基础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潜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现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与目标,结合学校建设与发展实际以及基础课部现状,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的回顾与展望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1、主要成就

  基础课部是学校的重要教学部门之一。自2014年学校升本时成立以来,本部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作为工作重心,精心组织各门课程的教学,圆满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为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在教学管理方面,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环节包括课、讲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考试考核等,落实执行各项教学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维护教学秩序,杜绝教学事故。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上狠下功夫。

  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积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规范,教师教学文件齐全,学生对基础课教学满意度高,教学水平逐年提高。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都能刻苦钻研教学,在教学中能独当一面,大多数已经成为基础课教学骨干力量。

  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努力申报各级教学科研项目。近三年,主持了省教育厅教学科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20多篇。近年,高等数学被列为湖南省一流建设课程,1人被推荐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获湖南省教学比赛三等奖。2017年以来,组织数学学科竞赛和考研培训成效显著,在省内同类高校位居前列。数学建模、大学生数学竞赛共获奖24项。2016级考研人数超200人,118人数学考分上国家线,80人被录取(其中2人被美国高校录取)。2015级考研培训, 40人数学考分上国家线,20人被录取。2020年教师指导学生运动队参加全省高校大学生篮球比赛,取得女队第五名、男队第九名的好成绩。

  在升本初期,教师队伍数量极少,结构很不合理,有的课程没有专职教师,没有教研室。通过大力引进,部门专职师资队伍逐渐壮大,尤其近一年来,师资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充,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基础课教学队伍,健全了各教研室组织。

   2.主要不足

  1)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是制约部门乃至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本部门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高学历中青年人才以及教学、学术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忙于应付课堂教学,工作量极大,且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绝大部分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师资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难以落实,教师很少有外出进修交流的机会。

  2)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划,教学改革缺乏深度。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任务很重,没有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教学方法、手段较单一,教学基本维持在日常课堂授课层面上,没有很好地形成针对民办大学的学生基础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教学对策。

  3)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硬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资料、教学电子资源贫乏,教学办公条件简陋。物理实验条件先天不足,购置的实验仪器不满足教学要求,建设投入不力,设备每年没有更新,实验场地受限,基础教学设施缺乏,不具备开放式教学条件,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体育场地和设施简单。

  4)科学研究是部门发展的最大短板。原因:教师教学任务太重,无精力顾及教研科研;教师整体学术素质不高,没有研究工作基础,研究方向不明确,缺乏学术氛围和对外学术交流;没有高学历中青年教师,缺乏研究团队和科研带头人,没有科研平台和条件,没有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的能力。近几年虽然承担几项省教育厅课题,但学术论文既无数量也无质量。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等教育作了系列指示和论述,强调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总书记的指示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高教40条),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2021年,教育部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育人生态,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我国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强调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把基础研究摆在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位置,强调基础学科是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前提,还承担着科学通识教育、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营造等“软功能”。“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大众化时代跨入普及化阶段,国家、社会、人民群众对大学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也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从外延发展为主转向内涵发展为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湖南教育强省计划的推行,区域经济转型推进,使得社会对应用技术性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十四五”(2021-2025 年)时期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时期,是推进学校加强本科建设、促进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跻身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行列的关键时期。学校将乘此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断把自己做强做大,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为国家和地区急需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近年来,学校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已经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要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正在日益体现,全校上下正在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在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办学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依法治校办学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主动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担当、视野宽阔、心态开放,基础理论实、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础课教学是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与创新植根于坚实的基础。离开基础课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校基础课教学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未来五年基础课部发展的关键时期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公共基础课部将正视现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全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打造出特色公共教学服务平台,为培养国家急需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多做贡献。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我们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向特色凝练、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上来,积极进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二、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不忘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创新意识,坚定创新自信。 将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积极推动基础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力抓教师和课堂,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理顺教学、科研、管理机制,完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适应普及化高等教育及内涵式发展形势,服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对接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服务于特色民办应用型技术大学发展需要。基础课教学要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强化课程育人,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更高水平的课程改革创新强力推动学生主动、有效学习

  (二)指导原则

根据基础课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总目标,确定基础课部发展定位:建设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平台。

  指导原则:坚持内涵发展,服务应用需求,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教学水平,铸就精品特色,紧跟时代进程。

三、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一)总体目标

  立足校情,着眼未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程及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面向工程应用实际为载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基础课教学改革,创新基础课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公共基础课教学服务平台。建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现公共基础课部跨越式发展。到2025年,以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成果,使本校基础课教学和科研达到高水平,在国内民办大学基础课教学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二)分类目标

   ——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团队意识的高水平专职人才队伍。

   ——课程建设  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紧跟高等教育新形势,打造多个精品教学质量工程平台

   ——教学条件 各门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物理基础课教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体育教学硬件条件、环境达到国内同类大学先进水平。

   ——科学研究  争取在承担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有较大突破,横向课题有所收获,科研论文质量有大的提高、数量显著增加。

  (三)发展思路

  基础课程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物理类课程是为大学生开设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不仅是后续课程的基础,更是培育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实的数理基础,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语文课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个性修养和应用写作能力十分重要。大学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方面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公共基础课部的建设发展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此提出以下发展思路: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回归育人初心,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精品、特色、求实”的发展模式,走特色办学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科学研究、管理水平诸方面卓有成效。按照 “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置的适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打造系列精品课程,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使教育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全面加强德师风建设,弘扬敬业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真理的风气培养引进高层次学术英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努力构筑人才高地。营造学术风气,加强学术交流,建设科研平台,凝聚研究方向,形成研究团队,打破科学研究短板瓶颈,具备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整体能力。 

四、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建设任务

 (一)主要目标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25年基础课部专职教师数量达到65-70人以上,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90%,博士学位教师比例2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40%。培养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3名,引进和培养教学和学术带头人3-4名。

切实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创建2-3优秀教学创新团队,争创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成功申报7-8项省级及以上教改课题,取得1-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在组织省级以上学生学科竞赛、体育竞赛和省级以上教师教学比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获奖数量及等级居省内二本及民办大学前列。

凝练出若干研究方向,组建1-2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在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发表方面有大的突破。

  (二)工作任务

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队伍的质量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并且影响着现在和未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之关键。为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基础课部将结合我校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和部门教师队伍状况,以人才工作引领创新发展,按照“扩充人员数量、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层次,增强队伍素质”的建设思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坚持“加强培养、积极引进、持续支持”的工作方针,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各个环节,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中坚骨干力量。

制度化管理  树立“加强管理,制度先行”“用制度管人管事,按程序办事”的理念,强化制度建设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制度导向作用,促进部门教学科研及各项工作管理的规范化。未来五年,要彻底解决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和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逐步设置部门党政机构、行政综合办、教务办,完善教学科研服务功能,确保各个学科或课程教研室、实验室正常运行并成为教学科研的桥头堡。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本部门现承担全校各专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离散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公共体育、大学语文等基础课课程群教学任务。基础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形成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源泉。本部门将结合新工科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知识与工程应用联系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全力开展各门课程建设工作,深化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并实践,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下功夫。针对本校办学定位,把发挥基础课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研究主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自己的教学改革特色,打造若干教学质量工程平台。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教师本职工作之一。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师是人才培养、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目前,基础课部的科研工作是弱项,教师科研素质不高,无学术氛围,对外学术交流极少,没有形成研究方向和团队,科研平台缺乏,教师发表论文水平低。未来五年,本部门在狠抓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破解科研水平落后的局面,争取在承担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有较大突破,横向课题有所收获,每年发表若干高质量论文,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形成科研氛围。

   (三)工作思路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牢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倡导爱岗敬业、严格自律、乐于奉献的精神。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建立教育、宣传、监督、奖惩的师德建设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将思想品德素质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年度考核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务晋升和评优的重要依据。用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按章对违反师德的行为进行问责处理,克服学术浮躁思想,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把握良好的师德舆论导向,举办教书育人讨论会,使教师真正作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先进典型,配合学校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使立德树人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职业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大力打造教学科研团队

     为了改变目前公共基础课部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一方面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另一方面积极培养自己的专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以教学和科研团队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完善教学运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科研团队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核心队伍。为此,一是以课程为建设载体,整合资源,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二是以学科方向、科研平台、科研项目为依托,凝聚力量,组建科学研究团队。同时要探索有利于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实行教学与科研团队互通和一体化,使教学、科研互融共进教学和科研骨干。通过待遇、平台、事业留人,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教学、学术带头人。引进和培养结合,立足本校,适量外聘,每个学科要引进3-5名博士学历的教师,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形成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此外,在教学团队中,实行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互通,聘请固定的专职实验人员和维修人员,以确保实验室良性运转。

3)切实加大培训培养力度

    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队伍素质,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稳定的环境。结合民办大学实际,引进若干教学科研经历丰富、精力充沛的退休教授充实队伍,在其担任教学工作同时,传授教学科研经验,也是一种培训培养方式。以教研室为单位,采用试讲、教学专题研讨、观摩教学、经验介绍交流、现代教育技术讲座等形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构建人才选拔培养和支持体系,在教师中选拔和造就若干校省级 “教学名师”,培育和发现科研带头人。

  建立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制度,制定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特别针对新技术设备的使用维护,开展内外结合的有效培训,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青年教师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对青年教师培养采取如下措施:(1)配合学校做好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使之更快适应岗位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对教育和科研工作的认知水平;(2实行传帮带导师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制定和落实每位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使之过好教学关、提升科研能力;(3)大胆使用青年教师,培养青年学术骨干,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领域早出成果、多出成果;(4)交任务、压担子,使青年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边干边学提高;(5)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培训班,扩大交流,开阔视野;(6)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和到国内外进修访问,减轻或免除其教学工作量,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7)通过承担或参与教研、科研课题,提高学术水平。

  2.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

  1)落实岗位职责和人员考核

  认真执行学校有关人员聘用、职工考勤、绩效考核等制度,另根据本部门情况明确各类人员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实验人员等岗位职责并各司其职,制定职工年度考核办法、教学科研工作量核算办法等。实施有序管理,弘扬爱岗敬业、团结合作、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提倡严谨治学、立足本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强化考核管理,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年度考评体系,为教师和职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突出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规范教学和科研活动

  认真执行学校关于课程建设、考试考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检查、教学成果与奖励等系列教学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基础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细则,并增加相关制度或规定,如人员岗位职责教学检查制度、督导工作制度、课程负责人制度、教研活动制度、作业批改与答疑辅导规定、听课评课及试讲制度、考试命题及试卷批改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办法等等。认真执行学校关于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学术活动管理、学术不端处理、科研奖励办法等系列科研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执行细则,增加科研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学术规范条例等等。通过上述制度规范教师教学科研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落实制度执行情况,对执行不力现象进行及时整改。

  3)确保实验室良性运转

  坚持贯彻执行《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以及学校制定的相关规定如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实行主任负责制。增加物理实验室规则、物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档案及信息管理规定、仪器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制度、实验室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实验报告批改制度、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制度等。对物理实验教学实施过程和环节以及实验室各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运行状态良好。

  3.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1)数学类课程

  整合重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基础提高应用”三位一体采取模块化教学,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中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逐步形成系列化、立体化教材群,适应各专业的多元化需求,完善对不同专业的教材、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习题等教学资料,突出数学知识在工科类专业中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积极开展学生数学建模活动、现代数学知识专题讲座、数学竞赛培训、考研数学辅导等数学课外活动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相结合借助于软件平台,使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进行模拟和检验

  深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着力提高新形势下数学课程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类比、问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机地结合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整合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开通网上答疑系统,将优秀教师的讲稿、教案、教学视频等做成电子资料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加强课程群考核方式改革,注重“教、学、评”相结合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多样化的考核注重促进学生过程性学习

  建立数学模型实验室和局域网,配置40台计算机终端,能够进行一般难度的数学计算、数学模拟承担“数学建模”等实验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第二课堂的科技竞赛活动场所。

  2)物理类课程

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将物理知识与科技进展结合,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内容上,服务专业需要,科学调整课程结构,重构大学物理知识体系,大学物理实验与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和工程应用实例。教学模式上,根据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强化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建立基于探究的学习机制,将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将更多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化学习潜能。教学手段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引入实物视频演示,建立信息化网络师生互动辅导答疑平台,与物理实验教学结合,共同开辟创新研究与科技作品制作基地,开办物理知识讲座。

依据基础性实践课程特点和应用型本科教学需求,以“加强基础、开拓思维、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建立以导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为构架的层次化教学体系,以必做与选做结合形式构建实验项目,满足不同专业和学生兴趣要求。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物理实验体现内容的时代性和设备的先进性,能开出的实验项目数多于学生应做项目数。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物理实验设计思想和基本实验方法的教育,将物理实验的科学原理拓宽引申到工程技术应用和学生的创新实践。实行选择性开放式教学,课内和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组织课外科技作品和物理实验竞赛,拓展教学空间。在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物理实验局域网、仿真实验、各种多媒体课件等,建立网络化物理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以及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引进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仿真实验软件、开放式教学管理系统、物理实验“电子师”等用于教学,实现网上答疑指导、网上预习和网上实验预约等。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技术、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使学生深刻领会实验的基本设计原理、测量依据和测量途径、实验装置的设计构思巧妙之处,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掌握物理实验的深刻内涵。注重过程性考核,推行知识考核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实验能力。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硬件设施,丰富教学资源,建立演示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科技作品制作基地,配置仪器维修间及工具设施,实验仪器和实验项目数达到国内民办大学先进水平。物理实验室建设具体任务:(1)精选建设20个以上实验项目,满足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要求,配套教学设施齐全;(2)建立演示实验室或科技馆;(3)建立30个终端的仿真实验室;(4)建立创新实践教学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基地;(5)开辟物理及科技知识走廊;(6)实行部分开放式实验教学;(7)建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丰富教学电子资源。

  3)公共体育课程

  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按照科学规律、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构建不同层次的课程结构以满足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将体育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构建以普及健身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终身运动能力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结构模式形成基础课、选修课和选项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设置多样化、个性化课程扩大课程的种类和范围,增加体育选修内容使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规范体育理论课,提高学生体育认知水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以满足大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作用,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升体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形成“运动教育”、“分层教学”、 “分组教学”等特色体育教学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带动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项目运动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注重课程生活化,突出实用性。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微课和混合式教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探索“课堂教学 + 课外锻炼 + 课余竞赛”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平台拓展理论课教学形式,建设网络平台课程利用超媒体软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贯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体育理论教学新模式。通过班级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及体育相关资讯,督促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增设名人体育课,吸引大学生关注体育运动,聘请国家级教练员、世界冠军、著名裁判员、知名专家来讲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分享体育故事、解读体育精神

  制定科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础、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进行元化考核。

  加强体育场馆及设施建设,对现有体育场地进行提质改造,配置置数量、种类足够的体育训练器材,以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使体育教学硬件条件、环境达到较高水准。

  4)大学语文课程

教学观念上,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思考和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既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教学体系上,拓宽教学内容发掘教学深度扩展不同专业学生的阅读视野讲究实用性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要充分考虑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创新   

  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线 上线下互动等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学之美与学生专业学习、人文素质、心理健康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破时空限制建立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平台实现教学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包括文学网链接、教师课件、学生文学习作、学生家乡文化、大学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库、课外读物等。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模型、图像、音像等直观表现方式,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构建网上读书工程,延伸课堂教学。建立网上博客,推荐优秀热门文章、书籍,拓宽课外阅读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将文学社团的活动纳入课程建设。

  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动态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将考核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采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方法打破单一试卷考试形式侧重对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核,涵盖学生课堂实践、平时作业成绩、出勤及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情况

  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1建立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相关学科的联系,邀请知名教授来校讲座,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争取得到对口指导和支持。

  2)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储备一定数量的高学历年轻科研人才,规划和引进青年学术带头人,打造科研团队。

  3)根据现有的科研平台和条件以及个人的研究基础,以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为主,凝练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

  4)鼓励发表发高水平论文,夯实研究工作基础,组织申报各级科研课题,使基础科学研究进入良性循环并达到一定水准。

  5)鼓励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开阔视野,紧跟科学研究前沿。争取省级学会理事单位,承接会议,扩大影响。

  6)根据应用型大学特色,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专业院系联合,开展横向技术合作,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五、十四五发展的组织保障与需要学校提供的 

                 支持措施

 (一)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基础课程不仅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和未来创新的基础基础课程建设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创新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基础课教学质量与全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其中师资队伍水平、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效果、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是关键因素。

目前我校基础课教学水平离本科人才目标尚存在很大差距,必须深入分析,找准未来改革发展对策和方向。本部门将围绕“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精,育人水平高”基础课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基础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设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为了落实十四五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包括师资引进、日常教学、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基础课部将服从学校大局,执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统一部署,精心布局,统筹推进,有序管理,教研室各负其责,进行任务分解细化,压实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时间节点。建立规划实施的反馈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进度和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分析,有效把握规划建设的总体进展。分阶段检查监督,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做到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充分发挥基础课教学平台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2.强化基层教学组织作用

基层教学组织是立德树人、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和青年教师培养、开展教研活动、组织课程与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单位,是教师教学共同体,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课部要注重发挥教研室作用,明确教研室的功能。教研室的功能在于:组织安排教学,开展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分析,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各个教学环节检查督促;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相互听课、教学观摩、教学竞赛,开展同行评议和学生评教;组织学生学科竞赛;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培养青年教师,做好教学传帮带;开展科研活动和组织科研项目申报。

为了强化教研室组织的功能,必须建立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首先要贯彻执行学校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人员考核等,各教研室还要落实基础课部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如人员岗位职责、教研活动制度、听课评课试讲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作业布置批改与辅导答疑制度、考试命题与试卷批改制度、实验仪器维修保养制度、教学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等。

   3.调动全员积极性

调动全员积极性就是要让全体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1)选配责任心强、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研室正副主任。注重发现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每门课程配备1名课程教学带头人(一般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负责课程建设任务,发挥课程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2)积极推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3)广泛听取教师诉求和建议发挥群体智慧,鼓励献计献策,凝聚共识,形成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4)以人为本,尊重教师情感,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关注教师自身发展,发扬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5)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制度优势,执行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评先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 完善激励机制等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教师潜心治学、开展教学科研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激发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6)强化问责机制,加强对决策执行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不断提高执行力。

(二)需要学校提供的支持措施

  1.领导重视

基础课程教学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是形成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源泉,基础课教学质量是反映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对学生后续的培养具有决定性作用。基础性实践课程与专业实验实训同等重要,只是教学侧重面不同。应用离不开基础,没有基础,应用和创新则为空谈。对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不能弱化基础课教学。因此全校上下必须在思想上对基础课教学以足够重视,强化对应用型大学基础课教学的正确认识,并落实到行动上。学校及职能部门应在人力和财力方面给基础课教学提供全面而强有力的支撑。

   2.政策支持

1)高度关注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稳步提高教师薪酬待遇,改革薪酬机制,使教师收入与学校发展同步增长,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实行同工同酬,缩小同级别教师间待遇差距。

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3)扩大二级部门管理自主权,实现责权利统一,提高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和责任心,改进和简化工作程序,理顺管理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4)适当降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创造教师进修及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

3.经费保证

基础课部各门课程已经提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其中的亮点特色打造、物理实验室建设需要提供经费支持。目前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基础设施完全不能满足本科教学基本需求,缺乏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要在学校支持下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体育教学场馆提质改造和器材购置应保证需经费。

结束语

未来五年,是基础课部发展的关键时期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公共基础课部将正视现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全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打造特色公共教学服务平台,为培养国家急需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多做贡献。

                     公共基础课部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