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制度文件

规划方案

3 基础课部三年课程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  :  2022-11-01点击量  :  [19000]

   基础课部三年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基础课程教学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是形成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源泉。为进一步加强基础课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目前的课程建设情况

(一)建设成就与现状

    20199月,公共基础课部恢复成立。现承担全校各专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体育、语文等基础课教学任务。现有物理实验室总面积约84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73万元。体育场馆能初步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基础课部是学校的重要教学部门之一。自2014年学校升本时成立以来,本部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作为工作重心,精心组织各门课程的教学,圆满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为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在教学管理方面,狠抓教学质量和教学环节包括课、讲课、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考试考核等,落实执行各项教学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维护教学秩序,杜绝教学事故。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上狠下功夫。

    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专职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积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过程规范,教师教学文件齐全,学生对基础课教学满意度高,教学水平逐年提高。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都能刻苦钻研教学,在教学中能独当一面,大多数已经成为基础课教学骨干力量。

    在升本初期,教师队伍数量极少,结构很不合理,有的课程没有专职教师,没有教研室。通过大力引进,部门专职师资队伍逐渐壮大,尤其近一年来,师资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充,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基础课教学队伍,健全了各教研室组织。

    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科研活动,努力申报各级教学科研项目。近三年,主持了省教育厅教学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19篇。近年,高等数学被列为湖南省一流建设课程,1人被推荐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获湖南省教学比赛三等奖。2017年以来,组织数学学科竞赛和考研培训成效显著,在省内同类高校位居前列。    

  (二)存在差距与不足

 1)专职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专职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数量少,中青年学术骨干缺乏,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忙于应付课堂教学,工作量极大,且队伍不稳定,不利于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绝大部分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师资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难以落实,教师很少有外出进修交流的机会。

2)教学基本停留在维持课堂授课层面。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任务很重,没有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教学方法、手段较单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划,教学改革缺乏深度,缺乏教研活动场地及办公设施。

3)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资料、教学电子资源贫乏。物理实验项目和仪器台套数不足,实验仪器购置不当,建设投入不力,实验场地受限,基础教学设施缺乏,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体育场地和设施简单甚至缺乏。

   4)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不足。教师对科研的无精力投入,没有研究工作基础,科研方向不明确,缺乏科研平台和学术氛围,对外学术交流少,没有高学历中青年教师,缺乏研究团队和科研带头人,没有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的能力。

   (三) 机遇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等教育作了系列指示和论述,强调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高教40条),强调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2021年,教育部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我国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把基础研究摆在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位置,强调基础学科是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前提,还承担着科学通识教育、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营造等“软功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跨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也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从外延发展为主转向内涵发展为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湖南教育强省计划的推行,区域经济转型推进,使得社会对应用技术性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基础课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与创新植根于坚实的基础。离开基础课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课教学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公共基础课部将正视现状,全力开展课程建设和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国家急需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多做贡献。我们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向特色凝练、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上来,积极进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二、课程建设目标与思路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发展趋势,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特点,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要素。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变革教学方式,力推系列精品课程,创建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提高基础课教学水平,打造高质量公共基础课教学特色服务平台。

建设目标

     针对本校办学定位,把发挥基础课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研究主题,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改革特色,打造若干教学质量工程平台。未来三年,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争取创建4-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争取建设1个省级示范教学实验室,成功申报2-3项省级教改课题,取得1-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在国内民办大学基础课教学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年内基础课专职教师数量达到40人以上,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大于90%,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大于2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40%。培养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3名,引进和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2名、教学和学术带头人4-5名。

(三)建设思路

     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消灭“水课”,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结合新工科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知识与工程应用联系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全力开展各门课程建设工作,深化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并实践,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下功夫。

  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每门课程,通过外引内培,形成在国内民办大学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不断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课程建设主要任务与措

(一)主要任务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中坚骨干力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团队意识的高水平专职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课程教学硬件条件达到国内同类大学先进水平,全面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好网络教学资源,实验教学条件满足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

     ————建立课程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打造校级品牌课程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争创若干门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

    ————各门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效显著,特色与亮点突出,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创新,服务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各门课程采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组织编写适合本校特色的数学、物理学习辅导书和物理实验教材。

    ————教学档案和教师教学文件齐全。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门将按照“扩充人员数量、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层次,增强队伍素质”的思路,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坚持“加强培养、积极引进、持续支持”的工作方针,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各个环节,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当务之急是解决专职教师包括数学、物理、体育教师数量严重短缺问题。根据目前学校学生规模,基础课部专职教师数量应该达到40人以上,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大于90%,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大于2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40%。培养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3名,引进和培养省级教学名师1-2名、教学和学术带头人4-5名。针对每个学科及每门课程,通过外引内培,形成在国内民办大学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

一方面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严格自律。建立教育、宣传、监督、奖惩的师德建设和考核机制。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实施有序管理,弘扬爱岗敬业、团结合作、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提倡严谨治学、立足本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突出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以教学和科研团队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以课程为建设载体,整合资源,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以学科方向、科研平台、科研项目为依托,组建科学研究团队。实行教学与科研团队互通和一体化,使教学、科研互融共进。以教研室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并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加强科学研究与交流,提高教师学术素质。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实行传帮带的导师制,使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提升科研能力。鼓励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培训班、在职攻读学位和到国内外进修访问。

    2.狠抓教学质量

    以教学质量为抓手,开展课程建设。健全和执行系列教学制度,包括教师、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教研活动制度,作业布置批改与辅导答疑制度,听课评课试讲制度,考试命题与试卷批改制度,实验仪器维修保养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过程,成立部门教学督导小组,组织部门、教研室主任、同行听课评课,开展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反馈等工作。

     3.开展教研活动

     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内容包括: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题研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研究,课件制作;(2)教学重点难点专题研讨;(3)教改项目申报研讨;(4)教学大纲、日历等教学文件的制定及讨论;(5)听课、试讲及评课,观摩示范教学;(6)学生成绩考核及考试内容、方法研究;(7)教学互动方式与效果研究;(7)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规划、实验教学方式及开放式教学研究;(8)组织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或讲座;(9)教材建设;(10)集体备课及教学经验交流;

   4.规范教学档案

    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包括:1)教学任务书,任课教师课表,校历,课程教学日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考试大纲、授课计划、课程教案、平时成绩记录表、学生课程成绩等,试卷及其相关装订文档(试卷分析报告、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等等),听课记录表。2)使用的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教材或指导书范本,实验报告、试题库或试卷库、电子教案、教学音像资料等。3)教研活动或工作会议记录纪要,教改、科研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及统计表,教学科研获奖文件、证书复印件及统计表,教师进修培训情况统计,学科及课程带头人情况,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立项文件及统计。

    5.推行教学改革

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在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形成各门课程的亮点特色。

   1)数学类课程

整合重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基础提高应用三位一体采取模块化教学,将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中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逐步形成系列化、立体化教材群,适应各专业的多元化需求,完善对不同专业的教材、实验教材、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习题库等教学资料,突出数学知识在工科类专业中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现代数学知识专题讲座、数学竞赛培训、考研数学辅导等数学课外活动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相结合借助于软件平台,使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进行模拟和检验

 深化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着力提高新形势下数学课程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类比、问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机地结合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 整合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开通网上答疑系统,将优秀教师的讲稿、教案、教学录像片等做成电子资料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加强课程群考核方式改革,注重教、学、评相结合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前提下,实现全面多样化的考核注重促进学生过程性学习

 建立数学模型实验室和局域网,配置40计算机终端,能够进行一般难度的数学计算、数学模拟承担数学建模等实验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第二课堂的科技竞赛活动场所。

    2)物理类课程

 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将物理知识与科技进展结合,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内容上,服务专业需要,科学调整课程结构,重构大学物理知识体系,大学物理实验与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衔接,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和工程应用实例。教学模式上,根据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强化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建立基于探究的学习机制,将研究性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将更多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化学习潜能。教学手段上,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引入实物视频演示,建立信息化网络师生互动辅导答疑平台,与物理实验教学结合,共同开辟创新研究与科技作品制作基地,开办物理知识讲座。

依据基础性实践课程特点和应用型本科教学需求,以“加强基础、开拓思维、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建立以引导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为构架的层次化教学体系,以必做与选做结合形式构建实验项目,满足不同专业和学生兴趣要求。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物理实验体现内容的时代性和设备的先进性,能开出的实验项目数达到学生应做项目数的2倍以上。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物理实验设计思想和基本实验方法的教育,将物理实验的科学原理拓宽引申到工程技术应用和学生的创新实践。实行开放式教学,课内和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组织课外科技作品和物理实验竞赛,拓展教学空间。在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如物理实验局域网、仿真实验、各种多媒体课件等,建立网络化物理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以及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引进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仿真实验软件、开放式教学管理系统、物理实验“电子师”等用于教学,实现网上答疑指导、网上预习和网上实验预约等。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技术、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使学生深刻领会实验的基本设计原理、测量依据和测量途径、实验装置的设计构思巧妙之处,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掌握物理实验的深刻内涵。注重过程性考核,推行知识考核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实验能力。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硬件设施,丰富教学资源,建立演示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科技作品制作基地,配置仪器维修间及工具设施,实验仪器和实验项目数达到国内民办大学先进水平。

   3)公共体育课程

 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按照科学规律、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构建不同层次的课程结构以满足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将体育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构建以普及健身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终身运动能力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结构模式形成基础课、选修课和选项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设置多样化、个性化课程扩大课程的种类和范围,增加体育选修内容使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规范体育理论课,提高学生体育认知水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以满足大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作用,大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升体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形成运动教育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等特色体育教学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带动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项目运动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注重课程生活化,突出实用性。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微课和混合式教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探索课堂教学 + 课外锻炼 + 课余竞赛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平台拓展理论课教学形式,建设网络平台课程利用超文本、超媒体软件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教学资源的链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体育理论教学新模式。通过班级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及体育相关资讯,督促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增设名人体育课,吸引大学生关注体育运动,聘请国家级教练员、世界冠军、著名裁判员、知名专家来讲课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分享体育故事、解读体育精神

制定科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础、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进行元化考核。 

加强体育场馆及设施建设,对现有体育场地进行提质改造,配置置数量、种类足够的体育训练器材,以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使体育教学硬件条件、环境达到较高水准。

    4)大学语文课程

 教学观念上,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思考和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既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教学体系上,拓宽教学内容发掘教学深度扩展不同专业学生的阅读视野讲究实用性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要充分考虑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创新   

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线 上线下互动等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学之美与学生专业学习、人文素质、心理健康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打破时空限制建立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平台实现教学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包括文学网链接、教师课件、学生文学习作、学生家乡文化、大学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库、课外读物等。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模型、图像、音像等直观表现方式,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构建网上读书工程,延伸课堂教学。建立网上博客,推荐优秀热门文章、 书籍,拓宽课外阅读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将文学社团的活动纳入课程建设。

加强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坚持动态和静态评价相结合,将考核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采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方法打破单一试卷考试形式侧重对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创新 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考核,涵盖学生课堂实践、平时作业成绩、出勤及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情况

6.打造课程亮点

高等数学亮点元素:1)大学生数模竞赛和数学竞赛获奖项多,考研培训数学上线人数多;(2)教学内容实现 “基础提高应用三位一体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3)举办数学学习园地,建立校园网下的数学学习网站;(4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有师生网络互动平台;(5)教学资料和教学电子资源丰富;(6)建立数学实验室。

物理课程亮点元素:1)建立必做与选做相结合的层次化教学内容体系,精选建设20个实验项目,满足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2)实行开放与定时性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内外结合;(3)实验教学设施齐全;(4)开辟物理及科技知识走廊(著名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实验,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等);(5)举办物理学习园地,建立校园网下的物理学习网站,有网络教学互动平台;(6)建立物理演示实验室及科技馆;(7)建立仿真实验室;(8)建立实验小作品制作、兴趣小实验、小型设计性实验等创新实践教学基地;(10)教学资料和教学电子资源丰富,;(11)组织大学生物理竞赛有显著成效;(12)成功申报省级一流课程。

 大学体育亮点元素:1以普及健身基本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发展运动能力为主体的课程结构模式,组织基础课、选修课和选项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形成运动教育”“分层教学” “分组教学等特色体育教学;(2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创建体育社团,探索课堂教学 + 课外锻炼 + 课余竞赛一体化教学;(3建设网络平台课程;(4增设名人体育课;(5)体育训练器材数量多、种类全,体育教学环境达到较高水准;(6)每年举办学生运动会;(7)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体育比赛并取得好成绩。

大学语文亮点元素:1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充分考虑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注重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创新;(2)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有成效;(3) 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线上线下互动等教学方式;(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采用模型、图像、音像等直观表现方式,使静态知识动态化;(6开辟第二课堂将文学社团的活动纳入课程建设;(8采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评价方法打破单一试卷考试形式

                       公共基础课部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