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育教学

教学动态

2015机电学院各专业教学改革整体规划
发布时间  :  2015-06-18  作者: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点击量  :  [15816]

   一、专业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1、 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人才资源的新要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重新审视各自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调整,势必要对现行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及就业制度等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贯彻教育部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关精神。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特色不突出,文化课、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课不相协调,造成脱节;缺少双师型教师,实验、实习跟不上,造成学生的职业能力较低;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落后和脱离实际,不能运用现代化的媒体及教学手段。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劳动者,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积极进行以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育观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努力开创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 专业教学改革的行业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机械行业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否。结合我市工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及我市相关企业对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在短时期内,加快机械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成为目前机械行业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制造类专业,更显得尤为突出。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制造类专业带来了新的革命,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成为制约机械行业发展的一大阻力。在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要振兴我国的机械行业,就必须加速科学技术的改革进程。作为我院的重点专业,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及形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机械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1、 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1) 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更新学生的就业思想及观念。
  (2) 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3)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现代设计、制造理论,又能掌握制造工艺,成为高技能人才。
  (4) 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5) 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制度,根据课程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现场教学,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
  (6) 加强专业课程的优化及编写适合当今经济发展需要的配套教材。对专业课程中的传统部分,除必须保留的以外,均采用新工艺进行教学,同时加大教学投入力度,编写配套实习、实训教材。
  (7) 加强实践教学。针对原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较多,实习课时较少的情况,重新调整理论与实习教学课时的比例。加大实习教学投入,增加操作技能训练时间,确保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8)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积极进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方向、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树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及创新力为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应会为根本,注重实践,使学生能动手、会动手,是我们此次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充分发挥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课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组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着应会的原则,放弃本科压缩型教育模式,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体设计,实践教学分类规划,重点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2、 建立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 针对学院的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改革课程设置和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尽可能达到针对性、实用性与职业特色的和谐统一,建立系统完整的专业人才知识培养结构。
 (2) 根据培养目标,加大实验、实习设施及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加强实习教学中的管理与指导,对学生技能的形成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专业的技能量化标准及考核体系及教学过程的监控,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3) 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精神。针对行业特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使其内容具体化。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 构建与专业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加强课程优化与综合的改革。在广泛争取制造类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本专业课程,逐一进行优化,推行现代课程模式,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选用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突出骨干课程,增加新内容、新工艺,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讲授内容的顺序。职业技术课上小班课,部分职业基础课上小班课。
  4、构建与专业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打破传统学科体系,适当增加实习教学课时,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对学生按双证资格标准的要求内容进行教学,严格考证。
  四、可行性论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教学制度。要求高等职业学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制造类专业是一门发展快、进步快,与各行业息息相关的专业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现代化工业进程的加快,专业应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形成规模。
院制造类相关专业已有5届毕业生,在教学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及实践经验。现有机电类相关专业专职教师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并对当前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研究。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层次合理,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师资保证。
本专业的实验室、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校外基地稳定、条件好。
总之,国家对教学改革的正确引导、社会对制造类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我院专业的雄厚办学实力等诸多因素,均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充足的内部及外部条件。
  五、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与措施
  1、目标
  经过3年努力,我院师资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围绕职业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以满足和服务学生求学就业需要为中心,以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为主线,以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基本点,自加压力,多管齐下,努力培养双高(高职称、高能力)和双师教师,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深入而广泛的应用。逐步形成以硕士学士学历学位为主体、双师型教师占主导,专业结构合理、能教会研、敬业尽职、富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2、措施
 (1)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敬业境界。发挥党、团组织和教研室的阵地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改善和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运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支持并督促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弘扬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未来3年,组织安排10名教师外出进修培训;15名教师参与机械专业的工厂实习实训教学;12名教师任课领域延伸;通过培训进修、任课领域延伸和专业实践,使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对专业专任教师要求率先实现双师型教师达标力争3年后,双师型教师达95%以上。
 (3)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科研能力。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3—5周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每年必须提交1—2篇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或者教育科研论文,或者专业教学改革论文,以抢占本学科本专业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制高点,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丰富专业教学内容。
 (4)加强与企业联系。每学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聘请业务经验丰富、懂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部分机械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业务含量,从而丰富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改善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结构。
  六、专业教学改革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充分发挥系部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2、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3、保证师资培训和实践教学经费。
教学改革任务艰巨,我们需要不懈的努力才会逐见成效,把我教学改革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