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绕的沙洲村,30余名师生党员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前凝神聆听,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党课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深情展开。

2025年11月22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30余人,前往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开展了一场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党总支书记罗斐的带领下,师生们重温党的初心使命,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此次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专题学习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师生党员们在红色圣地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重温“半条被子”故事,感悟初心使命
初冬的沙洲村,依旧绿意盎然。师生们首先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展馆内,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时,三名女红军与徐解秀老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夏翠云表示:“站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聆听当年三位女红军与徐解秀老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鱼水情深,什么是人民至上。这种实地感受是任何书本学习都无法替代的。”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11月,三位女红军长征途中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解秀家贫如洗,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临走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她。这一故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的为民本质。
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坚守忠诚信仰

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前坪广场,面对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全体师生党员整齐列队,高举右拳,在党总支书记罗斐的领誓下,庄严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广场,这一刻,历史的厚重与当代的责任在每一位党员心中交织共鸣。重温入党誓词是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再次忠诚告白,也让革命传统在新时代得以接续传承。
这一庄严仪式让师生党员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忠诚警魂,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现场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十五五”规划精神

在“半条被子”纪念广场,党总支书记罗斐带领全体师生党员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罗斐结合“半条被子”精神,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他指出:“‘半条被子’故事背后体现的是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初心本色。作为高校师生党员,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教育和科研工作中践行党的宗旨。”
参与学习的学生党员甄琰表示:“在‘半条被子’的发生地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我对党的为民初心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规划蓝图。”
红色研学与实践感悟相结合
活动期间,师生们还走访了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了解当地如何将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相结合,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党员唐辉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堂深刻的党史教育课,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沙洲村通过‘红色旅游+绿色发展’模式实现脱贫致富的实践,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将党的理论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
活动成效与未来展望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边走、边看、边学、边讲”的形式,让党的理论与红色历史相融合,创造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师生们表示,这次研学活动增强了他们对党初心使命的认同感,也坚定了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决心。
罗斐书记表示,学院将以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红色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引导师生将“半条被子”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为国家“十五五”规划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过此次实地研学,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师生党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更在红色圣地汲取了奋进的力量,坚定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在于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将把“半条被子”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与科研创新中,在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发力,为国家“十五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编辑:何立权 校对:朱胜初 初审:何立权 复审:辛敬凤 终审:罗斐)
2025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