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即将踏入校园的新生提供整洁温馨的居住环境,助力他们顺利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8月28日,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迅速组织开展了针对24栋新生宿舍楼的全面清洁行动。在此次活动中,副教授段宏军老师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亲自带领由学院“两会一中心”成员组成的清洁队伍,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初心,为新生的入学之路铺就了一层温暖的底色。

精心规划,有序推进
活动开展前,段宏军老师凭借其丰富的组织经验和细致入微的思考,对本次卫生打扫工作进行了全面且周密的部署。他根据宿舍楼的分布和清洁任务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精确划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和负责的清洁区域,确保每一处角落都有人关注。同时,为了保障清洁工作高效开展,段老师还提前准备了充足且齐全的清洁工具,从扫帚、拖把等常规用品,到抹布、钢丝球、除胶剂等应对特殊清洁需求的工具,一应俱全。此外,他还召集同学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清洁工作的具体标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每一位参与的同学都能清楚了解任务要求,为后续的高效、规范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齐心协力,勇担重任
在段宏军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热情似火,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清洁大战中。面对24栋宿舍楼庞大而繁杂的清洁任务,大家没有丝毫退缩和抱怨,而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分工协作。

负责清扫地面的同学,身姿弯下,专注地清理着每一寸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藏在角落的灰尘和垃圾。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地面,手中的扫帚有节奏地挥动,仿佛在为新生奏响迎接的序曲。擦拭门窗和桌椅的同学同样一丝不苟,他们用浸湿的抹布,反复擦拭着每一处表面,从窗框到玻璃,从桌面到椅腿,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直到门窗和桌椅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明亮的光泽。而清理卫生间的同学,则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他们不顾卫生间里刺鼻的异味和脏乱的环境,手持清洁工具,认真清理着马桶、洗手池等设施,将污垢一点点去除,让卫生间重归整洁与清新。
在众多同学中,李薇同学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在清理宿舍门上粘贴已久的顽固门贴时,她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普通的清洁方法对这些“扎根”许久的门贴毫无作用,但李薇同学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她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拿起小铲子,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刮除门贴。每一下动作都充满了专注和坚持,尽管膝盖因为长时间跪地而酸痛,汗水浸湿了她的额头,但她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当被问及是否觉得辛苦时,她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坚定地说道:“一点都不累,擦干净这扇门,拖亮这片地,学弟学妹们住得舒坦,我们心里也敞亮!这打扫的哪是宿舍啊,是给他们的第一份温暖呢!”

付海乐、陈欣彤和苏晨皓等同学同样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付海乐同学在清扫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隐藏在角落里的垃圾堆,没有丝毫迟疑,她迅速行动起来,将垃圾清理干净,还角落一片洁净。陈欣彤同学在擦拭窗户时,注意到窗户缝隙里堆积了大量灰尘,她找来小刷子,细致地将灰尘一点点清理出来,让窗户彻底告别污垢。

张澎同学在活动中承担起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工作。他负责为大家领取工具、购买饮用水,穿梭在各个楼层之间,不辞辛劳。每当同学们感到口渴或者急需工具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将水和工具及时送到大家手中。他忙碌的身影,为整个清洁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他的贴心服务,让每一位参与劳动的同学都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焕然一新,迎接新生
经过一整天的不懈努力,24栋新生宿舍楼旧貌换新颜。原本布满灰尘的地面如今干净得能倒映出人影,窗户明亮如镜,阳光毫无阻碍地洒进宿舍,桌椅整齐排列,散发着温馨的气息,门上那些令人烦恼的小广告和胶痕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看着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同学们的脸上都绽放出自豪的笑容,那笑容中,既有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也饱含着对新生到来的期待。

此次卫生打扫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清洁行动,更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师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段宏军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引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与全身心投入,让新生在尚未踏入校园之际,便能感受到学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相信在这样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的学院环境中,新生们定能茁壮成长,开启一段丰富多彩、充满希望的大学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