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三捷:稳定西北战局的关键

作者: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1-10-14 点击数量:16913
2021年10月14日 | 来源:解放军报

  陕北三战三捷,是1947年西北野战军在撤离延安一个半月内,在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接连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个战役胜利的经典战例。此战稳定了我西北战局,把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牢牢牵制在陕北一隅,争取了解放战争全局的战略主动。

  战役复盘

  1947年初,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失败,被迫转而实施重点进攻。在西北集中了34个旅25万人,进攻陕甘宁边区。西北野战军只有2.6万余人,装备简陋,补给匮乏。中央军委指示西北野战军诱敌深入,必要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山区与敌周旋,用“蘑菇”战术疲惫消耗敌人,而后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3月13日,胡宗南集团向延安发起进攻。边区军民在彭德怀、习仲勋统一指挥下,对敌展开阻击。至19日,西北野战军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延安各机关、学校及群众的转移与疏散任务。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气焰嚣张,急于寻我主力决战。

  青化砭大捷。3月21日,胡宗南为我小部队佯动所惑,确信我军主力已向安塞撤退,遂以5个旅向安塞方向急进;命第31旅向青化砭方向担任侧翼警戒。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30余公里处,南北是蜿蜒15公里的蟠龙川,咸榆公路居于其间,东西两侧山地起伏,是打伏击的理想战场。我军得悉敌人动向,遂令各纵、旅于22日晚和23日拂晓前,隐蔽集结于青化砭一带,准备伏击敌人。25日10时左右,敌第31旅完全钻入我预设“口袋”。我军伏兵四起,独立第4旅“断尾”,新编第4旅“拦头”,东西两翼第358旅、359旅、教导旅勇猛向敌发起冲击。敌未及展开即被我压缩在长约7千米、宽200多米的山沟里,首尾不能相顾。经1小时47分钟的战斗,我军干净利落地将敌全歼,俘敌少将旅长李纪云,取得了撤离延安后的首战胜利。

  羊马河大捷。青化砭战斗后,敌欲寻我主力决战,始终未果。且自身疲惫不堪,给养困难,遂决定主力于4月5日南撤蟠龙、青化砭休整。6日,我军乘敌南撤打伏击,歼敌600余人。胡宗南又据此判断,我主力在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于是速令其主力向青化砭西北推进。命第135旅经羊马河南下,策应主力。这份绝密情报被我地下党获取,毛泽东立即电传彭德怀、习仲勋,建议西北野战军在敌第135旅与主力整1军、29军靠拢前,将其歼灭于羊马河。彭德怀决定:以第1纵队担任阻击任务,以第2纵队、新编第4旅、教导旅设伏,歼灭敌第135旅。4月12日,我阻击部队与敌整1军交火。整1军确信对面就是解放军主力,报告胡宗南,要求29军北上,第135旅南下,三面夹击解放军。胡宗南立即按整1军的情报发出命令。彭德怀按既定策略,以第358旅阻击敌整1军,以独立第1旅及警备第7团阻击敌29军,命新编第4旅由西向东,第2纵队和教导旅由东向西,在羊马河夹击敌第135旅。14日,第135旅一头扎进我“口袋阵”。经6小时激战,我军于当日下午将第135旅4700余人全歼,生俘代旅长麦宗禹。

  蟠龙大捷。羊马河伏击战后,胡宗南令主力迅速东进,企图围歼我军。蒋介石依据空中侦察,得知我军在绥德、米脂以东黄河各渡口集中船只,误判西北野战军主力在向绥德集结,急电胡宗南,令其主力迅速沿咸榆公路北进,令榆林邓宝珊部南下,企图南北夹击,歼灭西北野战军。胡宗南遂以精锐部队第167旅及陕西保安第3总队近7000人的兵力守备蟠龙,以第76师守备清涧、子长一线;主力9个半旅北进。敌主力出动当日,我军即查明其动向。彭德怀、习仲勋迅速定下围歼蟠龙守敌的决心。西北野战军调整部署:以第359旅一部为主,并从每个旅抽出一个排,配合绥德军分区部队和独立第5旅,伪装成主力向北撤退;集中4个旅,攻歼蟠龙守敌;以教导旅于青化砭以北阻击南线可能增援之敌……4月30日,西北野战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蟠龙镇。5月2日,正当北犯的国民党军占领绥德,吹嘘“胜利”之时,我军于当日对蟠龙发起进攻,激战一夜,占领外围。3日晨发起总攻,至4日24时,全歼守敌6700余人,俘敌少将旅长李昆岗。

  战役启示

  陕北三战三捷在解放战争中意义重大,其中很多经验如高屋建瓴的战略指导、知彼知己的情报优势、声东击西虚虚实实蒙蔽对手、发扬军事民主破解难题等,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对今天的军事斗争准备仍不乏指导意义,以下几方面尤其值得研究和发扬。

  胸怀全局是指导战争的重要原则。胸怀全局,要求从整体和长远来辩证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毛泽东始终围绕全国战局谋划对敌策略。胡宗南集团重兵压境时,中共中央决定留在陕北,不从其他战区抽调一兵一卒,仅以2万余人的西北野战军坚持内线作战。毛泽东坚决地说:我不能走,党中央最好也不要走。我走了,党中央走了,蒋介石就会把胡宗南投到其他战场,其他战场就要增加压力。我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别的地方能好好地打胜仗。毛泽东、党中央坚持留在陕北,对边区军民是巨大的鼓舞。西北野战军不但取得三战三捷的伟大胜利,还把胡宗南集团这支蒋介石最大的战略预备队拖在西北,减轻了华北、中原等其他战场的压力,将全国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战争中的“黑天鹅”与“灰犀牛”屡见不鲜,“蝴蝶效应”防不胜防。战争的爆发、经过、结局都呈现出高度的盖然性。现代战争对战略眼光、全局意识的要求已经延伸到军队编制体制的末端执行者,作为生成和传递战斗力的能动载体,任何一名具有战略意识的指战员都有可能创造历史。只有立足“全局”来谋“一域”,才能摆正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准当前与长远的矛盾,在筹划时作出高明的决策,在执行中抓住关键的枢纽。

  情报优势是争取主动的重要前提。对抗胡宗南集团的作战过程中,我军自始至终掌握着情报优势。为了找到我军主力,敌人派出一支装备先进的电子监测分队前往延安。此举对我威胁很大,幸好该情报被我地下工作者掌握。得知情况后,我军立即采取了有效对策:中共中央电台停机三天,各野战军在作战前、部署期间以及作战中,不用无线电传令,改用小电台拍到大电台代转,迷惑敌人。从而使敌寻找我党中央和各级指挥机关的阴谋破产。相反,我军对敌情的掌握则比较准确及时。青化砭战役前,胡宗南的重要命令被我破译,彭德怀据此定下伏击敌第31旅的作战决心。羊马河战役打响前,胡宗南的作战方案又被我地下党获取,在胡部队开拔前就送到毛泽东手中,我军因此抓住了在敌第135旅与主力靠拢前将其围歼的宝贵战机。

  革命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报支持和掩护,我军的抵近侦察、化装侦察、武装捕俘,打入敌人内部特工人员的出生入死,为我们赢得敌明我暗的情报优势。现代条件下,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手段已不适用。要求我们在搜集掌握情报时,必须根据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新方法新途径,与时俱进地保持情报优势。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和对手侦察装备的研发运用,谨防遭敌技术突袭。

  示形动敌是诱敌入彀的重要手段。青化砭战役前,我独立第1旅2团2营的主要任务就是示形动敌,诱敌误判。他们提前埋伏在敌搜索部队可能的行动方向上,严密监视,发现敌搜索部队靠近,马上集合全营,围着一个山包反复转圈,远远望去,就像一支大部队在源源不断地开进,以此制造出西北野战军主力集结的假象。敌人果然中计,命主力向安塞方向急进,寻求决战,并命第31旅向青化砭前进,掩护主力侧翼,结果把第31旅送入我军伏击圈。蟠龙战役前,我军大张旗鼓渡河也是示形动敌的假象,真正渡过黄河的是从延安撤出准备进入山西的中央机关,西北野战军主力则在隐蔽待机。蒋介石果然中计,胡宗南部主力北上后,留守蟠龙补给基地的第167旅又被我军趁机围攻歼灭。

  信息化时代,随着侦察、预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战场日趋“透明”,但示形动敌谋略并未过时。先进的信息技术虽然能帮助人们看到“山那边的事”,却不能保证人们及时看懂对手企图。2014年3月,俄罗斯在北约“天星地网”的严密监控下,通过战略佯动瞒天过海巧取克里米亚,就是示形动敌谋略在信息化时代典型的实践运用,其成功经验很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