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龄“大先生”:秦宇
人物简介:秦宇(1988—),男,汉族,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艺术学副教授,国家文化部高级演唱员,湖南省大专院校艺术类竞赛指导教师及评审,音乐学专业带头人,湖南省合唱联盟理事。曾供职于长沙师范学院和湖南信息学院,2019年6月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任教至今。主持湖南省科学研究课题优秀青年项目《湘西苗族“巴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传播》等省级课题4项,参研省级课题5项。公开出版《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著作1部,在《音乐创作》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3项。
(记者 赵红深)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普通高校,在这所以工科为主的二本高校中人文与艺术学院却异常火爆。2018年开办艺术类专业首次招生志愿填报就非常踊跃投档线高于同类院校,生源连年递增,招生3年在校学生已近2000。这里有根植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教育土壤——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董事长刘福生满腔教育情怀之社会美誉度口碑,更有一批扎根地方严谨治学具有良好价值导向和健康人格的园丁队伍,院长助理秦宇副教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校最年轻的副教授,人称小龄 “大先生”。
勤学苦学狂学实现“大先生”梦想
秦宇出生在益阳沅江一个偏远穷困山村,步行2个多小时才能见到街遇到店。那时乡里几无文艺生活,这个山伢子小时候总爱去镇上听人唱戏,风靡一时的皮影戏。看得多了,那声情并茂的画面深深地感染了他。久而久之,他痴迷了音乐,爱上了艺术。可是,父母亲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清贫农民,哪有钱供娃买乐器学声乐呀?这个娃却执着追求,没有乐器就自己唱自己练,没有设备就到屋外听电线杆上的广播。娃说,他第一次真正听到名人名家的歌声就是从通往村里的这个广播中听到的,他只要有时间每天都会准时来听来学。对音乐的爱好在娃的心里算是根深蒂固了,这棵音乐种子漫漫地破土发芽,开始蓬勃生长。进入初中和高中,他就毅然选择了艺术类专业的学习。
在常人或普通的思维里,艺术生主要是艺术天赋和专业技能,而文化知识并不那么重要。但在秦宇眼中,艺术生并不比其他专业学生来得容易,艺术生文化成绩也不是比其他专业不那么重要。恰恰相反,艺术,在创作和表演时要求对事物有更深层次内涵知识的认识和对外延要素的把握,要求文化素养更好,综合素质更高。于是,他一边勤学艺术理论知识,刻苦操练艺术技能,一边补充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与视野,两不误两促进。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吃过比常人更多的苦头和艰辛。
从初中、高中起学艺术,再到本科、研究生的艺术砺练与深造,秦宇已锋芒毕露,斩露头角。2011年在湖南师范大学读硕期间,秦宇入职长沙师范学院任声乐专业教师。在省会高校谋得一个教师岗位,这是许多人梦寐已求的。然秦宇没有满足于现状,他要继续勤学苦学狂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2014年经导师推荐赴北京边学习深造边做一些艺术指导工作,获益良多且终身受用。在首都北京,那可是尖端人才云集之地,一个乡下娃能进入顶级艺术殿堂实践砺练并任艺术指导,这是何等的出类拔萃?何等的不容易?竞争的压力和苦累的烦恼无时不在,但秦宇既没有自卑更没有退缩,天生我才必有用!凭借着自己的学习韧劲和聪慧机智,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赢得了艺术大咖们的悉心指导,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艺术本领,实现了当一名艺术“大先生”的梦想。
苦干实干巧干砺练“大先生”品质
艺术类专业有别于其他纯理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类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以实践教学为主,以教师操作示范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作品的创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从中央芭蕾舞团深造归来,秦宇被湖南信息学院作为人才引进任艺术学院音乐舞蹈教研室副主任;2019年又被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作为人才引进任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助理。无论在哪个学校哪个岗位,秦宇都勤勉工作,苦干实干巧干砺练“大先生”品质。
秦宇深知,艺术类专业教师要明确自身专业教育教学的特殊性,通过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来达到“大先生”的要求,最终践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因此,他大量地阅读各类与专业和教学相关的图书,掌握与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学、美学、哲学等专业技术以外的知识,通过网络及各种途径了解现代艺术状况,努力充实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他深入课堂、宿舍和琴房,深入学生课余生活,了解学生所想所需。他非常重视自身的个人发展,注重个人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高,注重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实际表现和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威信。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秦宇和学院班子成员一道,组织40多名专业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全面铺开在线专业课程15门,教师人均授课时长200多个小时,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共计1000余人,以实际行动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秦宇自己也开设了网课成为一名“主播”,他勉励学生音乐人的生活越是困难重重,越能演绎出动人的音乐。面对学生在家里没有钢琴、乐器,无法进行实操练习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秦宇提出线上教学少打折扣,强调线上教学应该比线下教学更严谨和细致。对学生逐个进行督促和辅导,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在疫情期间也能感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关切和爱护。在做好专业指导的同时,要求教师们同时承担起“心理疏导员”和“健康宣传员”的职责,普及疫情防疫知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作为院长助理,分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秦宇力争把每位教师的优势都发挥到极致,将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团队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教师队伍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他带领学院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种课题,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种学术论坛,全方位提升青年教师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秦宇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工作,也一步一个台阶的进步。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次获得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化厅颁发的“最佳指导老师”奖;2019年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19年立项“省级教学精品课程”;2019年获教育厅颁发的“三独”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建行杯”第六届互联网+大赛,获省级三等奖;2020年指导省级大学生“互联网+”项目获省级三等奖。2020年6月,“新湖南”“华声在线”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
大范大责大任成就“大先生”事业
秦宇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大学识、大技艺的“大先生”。他任教十余年,除了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上精耕细作,拥有充分的话语权;还具备了渊博的学识,掌握了多层次的丰富的跨学科知识结构素养,能够解答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学识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崇,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开启美好人生的钥匙,实现教师的本体价值。2019年主持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OBE理念的地方民办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和湖南省科学研究课题优秀青年项目《湘西苗族“巴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传播》;2019年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湘西苗族“巴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19年立项省精品在线课程《钢琴配弹》;参与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孔子与柏拉图音乐思想之比较研究》,参与中国教育督导“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的教学探讨》。成果丰硕,成绩斐然。
秦宇善于总结经验,公开出版《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独著一部,《回归与重建——中国合唱指挥的话语范式研究》合著一部。在《音乐创作》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校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继承与创新》《高师弹唱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等20余篇学术论文。获国家新型使用专利3项。他把课前、课上和课后都尽量做到周全。课前树立“大先生”之范,课上践行“大先生”之责,课后担当“大先生”之任。
课前树立“大先生”之范。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目前社会上存在大量艺术培训机构,很多艺术类院校教师也纷纷到校外兼职工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兼职工作中,严重破坏了大学艺术类专业教育的教学环境。秦宇耐得住本心,崇尚学术,淡泊名利,做学术道德的实践者。他课前认真备课,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认真钻研和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对专业课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及相关的历史发展脉络了如指掌。了解课程的结构、重点与难点,运用自如。了解学生原有的专业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以及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对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课上践行“大先生”之责。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秦宇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在课堂上他喜欢与学生互动, 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课堂上不发表偏激、负面的言论,不传播负能量,不误导高校学生的价值判断。他竭力回避那种自说自话的讲课方式,注重唤醒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从而点燃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课后担当“大先生”之任。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将做人的道理、处事的章法教给学生,要让学生明大义、辨是非,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满怀高度的责任心,以实际行动彰显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品德,帮助他们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可以言传,但德行需得身教。秦宇主动关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课后和学生亦师亦友, 构建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待专业相关的问题他一丝不苟;生活中热情诚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遵纪守法,时刻以“大先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亲和力,以真情实意感染、教化学生,把“立德树人”的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2021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