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3月26日讯(通讯员 李水华 肖桂香)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水平,促进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近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组织工程造价、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三个专业70余名学生赴中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五局二公司”)邵永铁路项目开展认知实习。
实习动员会在中铁五局二公司邵永铁路项目部举行。该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郑哲文结合铁路工程高风险特点,以“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线”为题对学生进行行前教育,指明了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等场景的安全规范。邵永铁路项目部办公室主任许浩乐通过组织观看《建筑施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片》和开展安全帽撞击实验现场演示,向同学们强调了施工现场安全规范。他特别要求学生在观摩过程中必须严守“三米安全距离”原则,并详细讲解了该安全距离的科学依据。“认知实习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专业眼光发现问题。”邵永铁路项目部人事部副部长徐明柱表示,他结合铁路施工企业用人需求和行业特点,建议同学们重点聚焦成本管控视角、施工组织视角、技术创新视角、安全质量视角和绿色施工视角等“五个观察视角”,把现场观察与与《铁路工程施工》《BIM技术应用》等专业课程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设计提供实践坐标。
在刘家院子跨二广高速特大桥施工现场,二工区工区长王超带领师生登上120米高的桥墩作业平台,实地讲解“挂篮悬浇”施工工艺。面对学生关于连续梁线形控制的提问,技术员现场演示了监测系统的毫米级精度控制,并展示BIM模型与实体工程的误差对比。
“课本中的桥梁工程章节突然立体起来了,课本上的力学计算公式和施工流程图一下子变得生动了!”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杨志城在观摩完现场施工后兴奋地说。同时,他还用手机拍摄了桥墩盖梁钢筋绑扎的“梅花形”布筋细节,准备用于课程设计案例。
三工区副队长朱丰涛在雷家岭隧道出口处,结合掌子面渗水突发情况,向师生讲解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预警机制及应急排水设备联动原理。技术人员手持地质雷达检测图谱,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生动展示了围岩分级标准与动态设计方案调整的全流程。
在东安制梁场,场长郝胜带领学生走进全自动生产线。从钢筋数控弯曲机器人到智能张拉系统,学生们目睹了“T梁”从原料到成品的4小时蜕变。当看到智能蒸汽养护窑通过精准温控将预制梁混凝土强度提升30%时,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刘小莹感叹道:“通过观摩,我深刻体会到了‘建筑精品工程’的工匠精神,发现智能建造正在重塑行业标准,完全颠覆了《混凝土结构》课本中传统养护工艺的预期效果。”
该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认知实习通过工程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设计-施工-管理”的全周期认知体系。观察显示,90%的学生在实习日志中提出至少3项理论应用疑问,项目部技术骨干通过“现场工作坊”形式给予专业解答。这种“问题驱动-实景解析-反思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对课程中的复杂工况理解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