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心理课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建设

作者:学生工作处 日期:2020-07-14 人气:10308

   一、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举措和主要途径。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7]128号)等文件要求,我校于2017年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自此,我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和系统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该课程1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在全校所有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中开设。

目前,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5人和兼职教师多名。专职教师中,3人具有硕士学位,专业背景来自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社会学等,兼职教师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及心理辅导员等,其中7名教师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业务素质水平较高。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 教思政厅[2011]5号)精神,我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简称心理教研室),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7年筹建专业教研室以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每学年约有3000多名学生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当遇到心理困扰时,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有效进行自我调适,当自助遇到困难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向心理老师咨询,或是前往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求助。心理咨询中心从2018年3月份开始免费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截止到2019年10月份,共有131名学生主动前来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咨询的心理问题类型包括人际关系困扰、青春期成长烦恼、不良情绪困扰、恋爱问题、学习问题、环境适应问题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成为了大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心理素质基础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目前来说教学团队中兼职人员居多,队伍不够稳定。另一方面,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培训的力度仍需加强。

2.教学经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没有固定经费投入,需要固定投入教学经费,购置一些相关心理学课程优质资源和心理案例分析等相关资料,以及用于教师的业务培训。

3.课程网站建设

心理学课程目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课程建设网站。

4.教学场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课需要规划出适合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分享等专用教室和场地。

三、课程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为课程开发建设和具体实施的行动指南;以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规律为依据;以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计划用3年时间在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及教法改革等方面努力探索出一条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计划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子。

2.具体目标

从2019到2021年,使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建设更加规范、特色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明显,并力争于2021年获得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心理育人类项目立项。

①建成一门更加成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课程”

将“课堂、课外、理论、实践”四个基本环节有机地融合,建成一门开放创新的、既科学又实用的、自成体系的素质教育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服务于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②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体系。.

③探索以案例教学促进教学水平上台阶的新路子

加大案例分析教学,不仅使学生有效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能灵活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④运用网络技术拓宽教学的广度范围

建立网络教学的基本框架,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门网站。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每一章节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主讲教师的授课录像等教学资源逐步全部上网,保持更新,让学生自由查阅,并为师生提供一个网上交流互动的平台。二是设置在线心理测试和开展网络咨询,以方便快捷地满足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现状的需求。三是采取网上自主学习,推介优质资源,设置网上作业,方便学生以各种形式学习。

四、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1.改进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学生对该课教学内容的需求情况的调查,将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建设性的设计和改进,构建以专题教学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为了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以实现课程价值最大化,课程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主要设置以下8个专题: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沟通、谈情说爱、职业规划、珍爱生命。通过采用专题教学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大学生生活和成长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需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在教学中,课程应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突破传统教学的讲授模式,尽量采取体验式、探讨式、互动式的综合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认识自己。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将采取主题分享、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课堂;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心理学的很多理论源自于西方,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和大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学中必须解决好这个“本土化”问题。要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求,尽量列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一些事例,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心态。

借用网络媒体资源。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在教学中可广泛运用各种视频图片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效果,让他们对心理学原理有更直接的了解感受,对授课内容的有更深刻的理解感悟。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系统教授心理健康理论,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通过课下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并且掌握具体的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和技巧。

3.推进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根据理论教学内容,主要采取心理测评及心理调研、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情景剧、经典影片欣赏、心灵故事写作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①心理测评和心理调研

心理测评是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有效途径。通过心理测评学生不仅能掌握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还能掌握测评的方法和技巧,在必要的情况下能正确的通过测评的方式来评估自身和他人的心理状态。

心理调研是通过自身调查来了解心理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在环境适应、自我意识、人格发展、学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恋爱、压力管理、挫折应对、生涯规划等方面心理状况开展调研,学生若干人为一组,任选一个主题,采取问卷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心理测评法等调查方法,展开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每一小组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并将相关内容做成PPT,在课堂上交流。

②团体心理辅导

教师根据所教授理论课的内容,以及当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类实践课程。利用团体动力和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开展以创设情景一激励参与一策略导行一反思内化为基本环节的团体心理训练项目,促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目前我们已经开设《大学生活适应性团体辅导》、《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三种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这类团体辅导形式的实践课,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通过在课堂中的互动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正确认识和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深受学生喜爱。很多学生表示“是一种新的体验方式”,“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都没有上过这种类型的课”。今后课程教学中要继续发挥团体辅导课程的作用,教师尽可能多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团体辅导主题,如《大学生职业计划》、《学习动机的激发》等。通过细化内容,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提前准备好教学设备,做好组织、引导和评析工作。每一次团体辅导课程都应该有相对应的团体心理辅导策划书、学生提交活动体会作为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

③心理情景剧

心理情景剧是一种以团体形式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成员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和解脱,同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加以练习。结合学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情景剧大赛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心理情景剧表演,剧本力求原创,富有新意,应围绕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变化、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剧情。

④经典影片欣赏

教师精选心理访谈、心理电影等相关视频资料,如《心灵捕手》、《美丽心灵》等,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多媒体教室内集中播放观看,利用视频资料中的相关知识和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完善自我人格,积极提升心理素质和生活品质。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较深刻的观后感作为汇报,教师进行评析。

⑤心灵故事写作

论文写作是学习成果的输出,通过心灵故事写作,让学生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课体验,分析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分享心灵成长的故事。

4.改进考核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对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程,其考核方式和其他课程有所区别,它不应只是知识考查,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灵感悟、心灵成长和行为表现。课程采取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为主与学生互评为辅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平时课堂考勤、学习表现、实践教学作业,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期末小论文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出勤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以及心理讲坛作品等随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查;期末考核采取结合案例分析撰写小论文的形式。

5.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中的两大主体,因此要注重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根据专业化的发展目标,重视授课教师业务素质培养和提高。通过职称评定、 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心理测量培训、聆听专家讲座、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申报教改、科研课题等途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程教学在探索如何传授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设置大学生心理讲坛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心理讲坛作品为心理调查报告,演示时间为10分钟。讲坛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申报,以大学生的语言和视角,带领朋辈共同探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学话题,共享心理学的乐趣和奧秘。

6.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①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

建立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全面把关。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以及定期教学研讨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的研讨,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的组织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②以课题为牵引促进教研结合

以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强化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紧跟国内外教学研究前沿,及时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课程教学。

7.规范资料档案管理

加强教学资料的档案规范管理。属于本教研室的所有材料如:教育部和省教育工委的文件、学院和教研室制定的相关文件、学期工作计划、总结、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授课内容与课件、任课教师的通讯录、一些工作照片等等,均应及时存档。鉴于任课教师中兼职教师较多,要积极发挥学院心理健康教师群的功能作用,促进信息及时沟通、教学资料共享。

五、课程建设目标实现的途径

1.完善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措施,为课程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教育部对本门课程建设作了整体规划,并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促进本门课程建设。同时,学校党委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在政策和条件保障等方面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基本保证和支持。(相关文件简称是教思政厅,我具体也搞不清楚应该简称为啥,所以统一改为教育部)

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教研室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系列规范,并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如: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和规范新教师准入制度;依据在教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相应的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任课教师注意的有关事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期末考试的要求》、《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成绩评定的说明》、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规范要求》等一系列规章,为课程建设提供管理保障。

2.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课程建设提供主体保障

优质的师资才能保证优质的教学。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坚作用,积极发挥兼职教师的补充作用,有效发挥心理骨干的辅助作用,三管齐下,既各负其责又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课程建设。要着眼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为年轻教师深造和培训提供优惠条件和良好环境,同时也要实时引进和补充新成员,保证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 充实课程教学资料,为课程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充实资料信息库,在图书资料、影视资源、学术期刊等方面加大投入,为课程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最新资讯。

配备齐全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包括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刻录机、数码相机、录音笔、移动硬盘等,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4.完善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为课程建设提供实效保障

通过举办不同主题的心理沙龙活动、“沙盘疗法”心理成长体验活动、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活动等,不断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贴近校园生活实际又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会自觉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在助人与自助的实践中,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完善自我、和谐身心、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全面进步、健康成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2020年7月



【关闭】